由湖北昶禾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竹溪縣融媒體中心承辦的“昶禾杯”大美竹溪美文征集大賽,自7月30日發起征稿以來,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踴躍來稿。經遴選與主題契合度高的優秀作品逐期刊登,敬請關注。
康養仙境
一大早,我帶著涼爽的清氣,坐車往一別二十多年的故鄉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去了。
很多人把竹溪縣作為康養仙境,當地打造“康養勝地,旅居天堂”恰逢其時。也難怪,優異的山水風光仿佛人間仙境,竹溪是中國“天然氧吧”,山高林密、植被豐茂,年最高平均氣溫14.9℃,真正的避暑天堂。依托良好的先天氣候條件,竹溪縣大力發展康養產業,圍繞春可賞花、夏能避暑、秋吹清風、冬泡溫泉等優勢,以綠色的生態、清新的空氣、優良的水質、幽靜的環境吸引著全國各地游客紛至沓來,愜意享受這天然的“大空調”、生態“大氧吧”。
我其實就是在這樣的仙境中長大的,以致多年以后離開家鄉外出,深埋著我童年的幻夢,懷念有時會帶點苦味兒。我的童年是在竹溪縣鄂坪鄉的一個小村莊度過的,兒時的家鄉依山傍水,古樹森森,水流清透。往前走走向著水簾洞挪動,還未進入,已經感覺到一陣涼。進去之后能看到潭上的彩虹,這是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美景。
最難忘記的是我一位叫蓮子的堂姐,比我大了十幾歲,長得水靈,如同她名字一樣,如同蓮花仙子。她經常到我家玩,帶著去捉迷藏,我藏在麥草下面,她用一根草棍插進去,驚得我嘎嘎大叫。她還經常帶著我去樹下講故事,輕撫一下古老的樹木,感受樹的掌紋,體會到生命的力量。而一片片石板則承載了千年的歲月,也不知道傾聽了多少心愿故事。
后來,蓮子姐嫁給了一名醫生,那個醫生卻短命,上班的路上出,出車禍死了。我再見到蓮子姐,卻看到蓮子姐把臉埋在孩子的頭發里,嗚嗚咽咽只是哭。母親擦著淚花說:“都是命啊!往后可怎么過呢!”
“我們這個地方,是康養之地,命不可能短的。只是車禍,天災啊,也沒辦法……”
母親說的我深有體會,竹溪,不僅有著詩一般的名字,還有畫一樣的風景,更有難得的好空氣,還有十分優秀的水源優質,山泉水具有“高鍶、富硒、弱堿、軟水”等特征,是世界稀有的“上善之水”。“來竹溪,我‘氧’您!”這不僅僅是一句宣傳語,更是竹溪的真實寫照。全縣高齡老人數量逐年攀升,深山老“壽星”屢見不奇 ,是名副其實的“旅居勝地 、康養福地”。
這往后,我離開家到外地工作,一別家鄉多年,也沒有聽到蓮子姐的消息,更不知道她年紀輕輕便守寡,一個人帶著孩子如何艱難生活。這次回來,她也是我想見的多年夢想,心里盼望著她的消息。
車入竹溪,俯瞰家鄉大地,特色文旅康養品牌串珠成鏈:集千畝桃花、特色美食、夯土民宿于一體的“夯土小鎮”古色古香,農耕文化、夯土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環境隱秘幽靜;以營盤山景區、天池埡林場、岱王溝林場和八卦山林場為主的生態旅游業持續火熱,成為度假勝地;蔣家堰鎮的關埡長城,兩山夾峙,一線中通,是現存最早的長城,走在城墻上,似乎能夠感受到當年的金戈鐵馬……
這就是我的故鄉,原來交通閉塞的湖北山里,如今卻是康養旅游圣地,如此繁華,我怎能認識它?它也根本不認識我。我走在鄂坪鄉街上,人來人往,沒有一個人認識我是誰。本來已經離鄉多年,家里也沒剩下什么人,只有一個堂哥在此,我應該去看看他,再去問問她知不知道蓮子姐的情況。
經此走過一段狹窄的街道,進入橫跨街心的園拱門,就是“同心齋”,一個曾經譽滿竹溪的糖果副食加工廠。這里的街道兩旁,有上下兩條巷道,一條拾級而上,直到鄂坪鄉最古老的街;一條踏階而下,經大操場到皂角樹潭。
我推開堂哥的大門,一個小男孩詢問:“叔叔,你找誰?”我呵呵一笑:“我找你爸爸,我和你爸是堂兄弟!”
堂哥碰巧剛進來,看到我,立即放下手中的東西,問:“你是二兄弟么,這么多年沒見,你回來了?”他立即幫我拉到屋內,忙泡著晴隆綠茶:“這是家鄉綠茶,竹溪的康養茶葉呀!”
我問起堂哥這幾年情況,才知鎮上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年,鄂坪鄉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完善以市縣共建養老產業園、納具康養小鎮、鄂坪智慧康養服務中心等為載體的康養服務產業鏈,深化農旅康養融合發展,打造宜居宜業的“康旅小鎮”,助推鄉村振興。
堂哥告訴我,鄂坪鄉不僅重新規劃了城區建設,還建立了黃花溝景區,專門接待遠道而來的旅游觀光游客,堂哥就在這個景區里負責接待工作。幾年不見,重新木訥內向的堂哥竟然話語滔滔不絕:“你不知道,這些年竹溪圍繞‘康養勝地,旅居天堂’文化品牌,打造中國四季康養之都,我們這里一切都是圍繞著康養人文話題在進行,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向更高維度……”
我不停地感嘆家鄉的變化,更驚訝政府打造的康養之都理念,已經深入普通百姓的內心。我們談著些家常話,到末尾,我想蓮子姐,便問:“對了,咱們那個堂姐還好吧?”
堂哥告訴我,丈夫車禍去世后,蓮子姐后來去做了一名護士,照顧老人水平一流。可誰知道,也是趁著政府打造康養之地的東風,她在智慧康養園開了一個養老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專門接待那些外地來療養的老年人,還有那些患病的病人。這些年,她把服務中心做得越來越好,兒子大學畢業后也來幫她一起搞了……
堂哥留我吃了晚飯,晚飯后,我在鄂坪小鎮散步。當我獨自沉醉時,一陣陣動人的向壩民歌吸引著我,整齊劃一的舞步常常吸引著來此旅游的游客嘖嘖稱奇,不時贊嘆連連。不遠處,幾個竹溪婦女背對著美麗的新居,沐浴爽爽清風,一邊笑容滿面的哼唱著古老的歌謠,一邊不停的飛針走線,做著刺繡。
我一時覺得,家鄉的人們在不同的勞動建設中,都像這幾個竹溪婦女一樣,正在抽針引線,共同繡著一幅五彩刺繡。不對。其實是竹溪人民正用大地當素絹,精心密織一幅偉大杰作。繡的內容不是別的,正是竹溪人民千百年夢想著的“康養仙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