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北昶禾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竹溪縣融媒體中心承辦的“昶禾杯”大美竹溪美文征集大賽,自7月30日發起征稿以來,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踴躍來稿。經遴選與主題契合度高的優秀作品逐期刊登,敬請關注。
夜宿營盤山
夏日的營盤山,風景實在迷人。自從好朋友君在朋友圈曬出登營盤山照片,我感覺那里是一個景色秀麗,而且還很涼快的地方。于是邀請君能夠帶路,再帶我們去營盤山轉一轉。
天地有大美,身邊不能錯過的美景太多了,很多離我們不遠。
營盤山,也叫大營盤,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西南部泉溪鎮境內,與陜西鎮坪縣接壤,歸屬竹溪縣綜合農場管轄。主峰海拔2375米,相傳商朝太師聞仲曾率大軍在此安營扎寨,兵敗戰死絕龍嶺并葬身于此,大營盤由此得名。山頂有古時從泗水關經秦嶺通長安的車馬故道。春秋秦楚爭雄,明清兵燹匪患,都曾在此厲兵秣馬,營盤山下有練武場——習武基,傳名至今。只不過,歲月不言,營盤山兀自矗立,緘默不語。
為了方便在營盤山頂看日出,我們驅車直奔泉溪鎮,并在小鎮上吃過午飯后,我們決定直接進山,晚上就在離山頂不遠的地方找個住處將就一晚。鄉村旅游越來越熱,在山上找個民宿應該不成問題。
車輛穿過泉溪鎮,一路前行。車窗外,金黃的稻田一片連著一片,很有氣勢。汽車發動機開始喘著粗氣,發出沉悶的轟鳴聲,這意味著我們進入山區了。盤山公路最寬不過三米,依山而建,剛轉過一個彎又迎來一個拐,剛越過一座山又翻上一道嶺,十分考驗司機的駕駛技術。
此時,我最擔心的是會車,萬一對面來車,怎么過去?山高路窄,心早已懸到嗓子眼。宋人楊誠齋有詩云“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我們這些從平原地區來的人,此時有了深刻體會。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我們的車子就在大山的浪濤里穿行,不斷地在爬坡、拐彎、下坡,又沖向前面的山峰。跟我同行的女兒說,中午喝的飲料在肚子里晃得“咕咚咕咚”響。我們駕車沿著山路逶迤前行,好在沿途無阻。
在發動機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車子爬完一段“之”字形陡坡路后,開進一戶農家的水泥禾場里停了下來,因為沒路可走了。
聞聲出來一位精神矍鑠的老太太,我們便向她打聽去營盤山山頂怎么走。從老人家不太好懂的方言中得知,這里才到營盤山的半山腰,爬到山頂還要好幾個個小時,山頂上沒有住的地方,提議我們就借宿在她家,第二天一早去爬山。
山里的天,黑的要比山外早得多,才下午五點多,天色就有點昏暗了,這樣去山頂,的確不妥,便依了老人家的話,在此借宿。我們停下了腳步,這才細細品味這座山來,營盤山森林密布,溝壑縱橫,常年云霧繚繞,是十堰市境內知名的3A景區。壯麗秀美,生態原始、人跡罕至。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珍稀植物珙桐、紅豆杉、金絲楠木,還有棕熊、中華大鯢等瀕危物種。流泉飛瀑,景觀眾多,空氣清新優良,據說負氧離子濃度高達3000個/cm3,難怪是秦巴秘境的“天然氧吧”。
老太太把兒子、兒媳從地里喊回來,給我們做晚飯。這對中年夫妻見到我們很熱情,交談中得知男主人姓張,50多歲,黝黑的皮膚,臉上總是掛滿著笑容。張大哥笑呵呵地從堂屋里搬來桌子、椅子,招呼我們坐在他家禾場邊一棵高大的銀杏樹下歇息,沏上自家產的高山云霧茶。見我們時不時瞅瞅高大的銀杏樹,老太太說,這棵樹年齡有八百多歲了。見我們詫異,便說這是深山里藏的古物。這山,又該有多大年紀啊!
和老太太聊天得知,她和新中國同歲,一輩子沒有走出過大山,也沒到過百里開外的鎮上。她告訴我們,這營盤山山頂上曾經有將軍在這里安營扎寨,大營盤由此得名。營盤山下的楊家朳有一片平地,曾是將軍練兵習武之地,后來將軍還和敵人打仗,戰死了這座山上。我一聽驟然明白,老太太說的是殷商太師聞仲,他曾在營盤山安營扎寨,又在習武基練兵,后來聞太師與姜子牙血戰兵敗,戰死于豐溪石甸河的“絕龍嶺”,埋葬在光頂山。
我們在這里感嘆,這里的人離外面的世界很遠,離自己的世界很近,祖祖輩輩守著大山過日子,與世無爭,半溪明月,一枕清風。留守在這里的中老年人,對于生養他們的大山,總有割舍不了的情,習慣了這樣的淡泊,并不羨慕外面世界的繁華,每天的日子和大山一樣平靜,生活得相當隨性。世事太雜,平常日子難得隨意,如今的人,就是講究太多,才會那么累,才會有那么多放不下。
不多時,張大哥夫婦就為我們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山里的農家菜,吃起來特別有滋味,土雞湯黃爽晶亮、香氣濃郁、味道鮮美,喝了一碗又添了幾勺還不夠,可又不好意思再添。臘肉鮮亮透明、熏香濃郁,連精帶肥的肉片疊在青花瓷盤里燦若丹霞,不亞于一件藝術品。張大嫂說,營盤山的人家里養雞喂豬,不會把它們圈養起來投喂飼料催肥,而是散養在房前屋后的山坡上,喂的是自家種的玉米和紅薯,不管是紅燒還是清燉,吃起來都特別香,不像城區農貿市場上買的雞鴨,不用調料就有一股腥膻味。
吃完晚飯,我們倚坐在老銀杏樹下跟張大哥喝茶、聊天。陸陸續續有小車停進張大哥的水泥禾場,從車上下來的驢友背上行李或開始夜爬,或投宿他處。我問張大哥,車子停在他禾場里要收錢嗎?憨厚的張大哥回答:“停在這里又壓不垮他家的禾場,何必要收錢呢?收那幾塊錢也發不起財呀!”平實的話語,透出山里人的質樸和純凈。
夜幕下的深山漸漸濃成了墨,成了墨色深處的星光故事,風煙俱靜,天山共色。沒有城市的喧囂熱鬧,也沒有城市的流光溢彩,這里夜色籠罩,四周安靜得出奇。山里的夜晚,氣溫很低,陣陣涼意撲面而來。夜色漸濃,張大哥一家先回屋休息了,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山外人,不忍去睡,靜靜地坐在水泥禾場上,大口地呼吸著山里清冽的空氣,享受著習習山風帶來的清涼,如癡如醉。
營盤山,這里昔日人們上山采藥、砍木的小道變成了游步道,山上的流泉飛瀑、奇花異草、珍禽異獸,成為吸引八方游客前來休閑觀光、避暑度假的勝地,常有業內人士來此尋幽覓奇、科考探險、采風創作。營盤山變成了國家AAA級旅游區,依托鄉村旅游,開啟了新的振興征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