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北昶禾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竹溪縣融媒體中心承辦的“昶禾杯”大美竹溪美文征集大賽,自7月30日發(fā)起征稿以來,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踴躍來稿。經遴選與主題契合度高的優(yōu)秀作品逐期刊登,敬請關注。
偏頭山的合和美
在歷史底蘊深厚、文化源遠流長、風光秀麗旖旎的中國最美縣域——竹溪,有“自然國心”雞心嶺,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十八里長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長城楚長城,有碧波萬頃的鄂坪水上公園……比起這些聲名顯赫的景點,我更喜歡的是數百年來偏居一隅,從不張揚的偏頭山,盡管道音繚繞,香火裊裊,朝拜者絡繹不絕,卻總是那么的低調和內斂。
緣何叫偏頭山?原來當年真武祖師在溪邑南山修煉四十二年乃成,在白日飛升時,因右腳用力過大,結果把這座山的山頭一下子給蹬歪了,于是人們就把這座山峰偏了的山叫做“偏頭山”。車子沿著盤旋的山路緩慢行駛,翠竹杉樹不時映入眼簾,有風吹來,“入竹萬竿斜”,便可欣賞到“林海綠浪”的絕美景致,這是偏頭山送給客人的第一個驚喜。迎面看見一座碧瓦朱甍、飛檐翹角、氣勢恢宏的山門,在一縷陽光照耀下,牌匾中間的“合和山”三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
合和山?不知道的還以為走錯了地方。其實沒錯,偏頭山又叫合和山。合和是和諧和睦的意思,最早出現在《管子》一書中,南朝時儒釋道三家對“合和”達成了共識,合和更是道家的一種精神追求,將偏頭山又叫做合和山,則包含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身心和諧相處的美好寓意。
沿著陡峭的“平安神道”向上攀登,雖然今天不是節(jié)假日,但上山下山的游客三五成群,絡繹不絕。因為臺階狹窄,彼此遇見,我看見人們都在相互做著禮讓,“彬彬有禮,謙謙君子”的美好道德風尚在偏頭山蔚然成風。
金黃的檫木透著香氣,光滑的鵝掌楸枝繁葉茂,四季常青的側柏郁郁蔥蔥……這里植被茂密,負氧離子含量極高,說這里是“天然氧吧”可謂名副其實。不禁深呼吸,暢快極了,對于心肺來說特別受用。因為自然,這里愜意生長著松樹柏樹杉樹等幾千種植物,因為生態(tài),這里自由奔跑著野雞松鼠山兔等幾百種動物。說這里是植物的天堂,動物的樂園,最是恰如其分。想起了道家一貫倡導的“道法自然”,什么是“道法自然”?在偏頭山,人與自然,植物與動物,互為鄰里、和諧共生,這不就是道法自然的真實寫照嗎?
氣喘吁吁,歷經坎坷,終于來到了千步梯的盡頭。眼前是幾座紅墻灰瓦的廟宇,廟宇雖然不高,但雕梁畫棟,斗拱飛檐,檐角有海馬海獅等屋脊獸站立,似在熱情迎接遠道而來的友人,這便是“父母殿”?!鞍偕菩橄取?,許多人在這里合十、祈福、跪拜。想起年事已高,身體欠佳的父母,我稍稍整理衣冠后,也在此誠心祈禱父母能夠身體健康,諸事順利,幸福快樂的安享晚年。
繼續(xù)前行,眼前是一塊聳立的金黃巨石,像極了閃閃發(fā)光的“金磚”。據說凡是有緣見到“金磚”的人,都是非常有財運的人,所以不妨在“金磚”前許下一個小小的心愿,哪怕是一個小目標,一向靈驗的“金磚”定會為你“轉運”。
此時,我已身處三面懸崖,萬仞峭壁的最高峰——昂首峰。周圍四十二峰自然朝向昂首峰,組成蓮花盛開、眾星捧月的瑰麗盛景,這便是有名的“四十二峰朝大頂”。
在山巔處,有一座紅墻金瓦,斗拱飛檐,莊嚴肅穆的廟宇,這便是供奉真武大帝的祖師廟。當年真武祖師便是在這匯聚天地靈氣的山巔日夜修煉悟道,最后由此飛升。
不禁再次整理衣冠,帶著敬仰和膜拜之心,緩緩走進殿內。
作為道家四大守護神的真武大帝威嚴肅穆,正中端坐,他手持七星軒轅寶劍,威風凜凜,精神抖擻,震懾和守護著世間的安寧。在偏頭山,每年都會舉辦傳統(tǒng)廟會,就是為了慶祝真武大帝誕辰和飛升。每到此時,人們就會自發(fā)的前來上香跪拜祈福,而真武大帝每每感應到人們的誠意,則會護佑本地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欣欣向榮。
我誠心叩首,之所以不懼旅途跋涉,就是來此窺道和了卻心中的一樁夙愿。
“真武輕踏昂首山,眾仙聚首白云間。萬佛金頂青霄上,千年瑤池銀河邊……”吟詠著這首贊美偏頭山的古詩,在海拔1538米的“合和山金頂”眺望。只見仙霧繚繞,云濤似海,連綿的山峰若隱若現,天際白茫茫一片,我似乎深處九霄之外的天宮之中。難怪當年真武祖師會選擇在此處修煉呢,因為此處即是離天最近的仙境啊。即便如此,真武祖師仍然經歷了諸多坎坷和磨難,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的那樣: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層之臺,起于壘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須知成功從來都不會有捷徑,都是從一點一滴開始做起的。正所謂:大道無為,所以對于我們來說,不論人生處在哪個階段,只要定下目標,就要克服一切困難去完成,不破樓蘭終不還,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尤其是我人到中年,無需患得患失,更不能猶豫不前了,比起拿得起更多是要學會放得下。
此處,可窺竹溪縣城之全貌,乘著新時代高質量發(fā)展的東風,竹溪縣始終錨定綠色低碳發(fā)展目標,時刻牢記振興鄉(xiāng)村時代使命,堅決扛起富民強縣責任擔當,一個富強美麗幸福的新竹溪呼之欲出。
夕陽揮手,鷹隼歸巢,清風送客,我亦折身返回。此時,偏頭山沐浴在別樣的光輝里。進為道,退亦道,進退皆為道?。?/p>
在處處彰顯合和之美的竹溪偏頭山,我終于窺見道之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