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北昶禾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竹溪縣融媒體中心承辦的“昶禾杯”大美竹溪美文征集大賽,自7月30日發起征稿以來,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踴躍來稿。經遴選與主題契合度高的優秀作品逐期刊登,敬請關注。
古鎮的暖夜
金秋時節,我所在的文學社團組織采風活動,其中一站就是十堰市的竹溪縣。
為何選擇到竹溪縣?從地理位置看,竹溪縣位于鄂、渝、陜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區,承東啟西、通南貫北,交通十分優越。而從歷史文化的角度看,地域不大的竹溪卻有著深厚的文化、璀璨的歷史,境內獨特的自然資源更是讓人刮目相看。十八里長峽一步一景,處處如畫,峽谷幽壑,奇峰聳峙,一線天、龍女洞、仙女塘讓人目不暇接;偏頭山國家森林公園,云霧繚繞,郁郁蔥蔥,是天然氧吧、動植物的寶庫,竹溪人的后花園;彌足珍貴的楚長城遺址、蔚為大觀的采皇木摩崖石、“自然國心”雞心嶺……每一處都讓人流連忘返,沉迷陶醉。不僅如此,綠色生態的竹溪還依托西關街千年的濃郁歷史文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打造了國內首個沉浸式戲曲主題夜游街、縣域最長的商業步行街——武陵古鎮,旨在重現西關街當年燈火闌珊、人流如織、摩肩接踵的繁華和興盛。
宜古宜今,兼容并蓄,開放創新,綠色生態,幸福宜居,正是因為世外桃源竹溪擁有的這些魅力吸引著我們遠道而來。
記得我們一行人抵達縣城的時候已經傍晚,此時華燈初上,高樓大廈林立,商鋪鱗次櫛比,路上車水馬龍,彰顯了新竹溪建設的生機和活力。
來到護城河畔的武陵古鎮,一座座雕梁畫棟、飛檐翹角的古建筑,再搭配上五顏六色的霓虹閃爍,讓人儼然走進了盛世的“大唐不夜城”。幌子飛舞,人流攢動,熙熙攘攘,伴著悠揚的樂曲聲,各種叫賣聲此起彼伏,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百業興旺的《富春山居圖》。
走進武陵古鎮,不禁羨慕竹多溪多的竹溪人,尋找詩意不必去遠方,在家門口就有最美的詩篇。
正所謂“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一時令人眼花繚亂的五陵古鎮,不適合集體行動,更適合三五個人慢慢游逛,于是團長定好了集合的時間,讓大家就地解散,自行游玩。反正“好景不怕晚”,我們小組一行五人提議先找個小店填飽肚子再說,于是我們沿著大街一邊觀賞一邊尋覓。從鑼鼓喧鬧,唱腔婉轉的“百味竹溪”戲臺走過,旁邊便是“頭一家”餐廳。名字與位置高度契合,因為大家都想吃特色,但以往的游玩經驗又讓我們心有警惕,所以我們商議了一小會,才最終決定進去試試。
不得不說,與五陵古鎮的古色古香一樣,這家餐廳的設計也別具匠心。正門采用的是傳統的喜慶紅色木門,餐廳內長的桌椅和寬厚的板凳也都是木質的,整體散發著古樸典雅的氣息。而象征福運和吉祥的紅黃燈籠,則散發著溫暖黃暈的光,再加上深色鏤空雕花木飾,瞬間讓人穿越回千年前的唐宋時代。難怪有人說,有時候吃飯吃的不僅僅是飯,更是一種環境和心情的愉悅。
“各位貴賓,歡迎光臨。”很快有身穿漢服的竹溪女子迎出來,亭亭玉立,滿面笑容,讓人如沐春風一般。她熱情大方的問我們幾位,想吃什么口味的竹溪菜,從口音上得知我們是外地人后,于是主動給我們介紹了店內主打的竹溪菜。有雞肉緊致、尖椒酸辣、木耳爽脆的尖椒木耳炒土雞,山東人愛吃雞是出了名的,很早就喊出了“沒有一只雞可以活著走出山東”,于是抱著比較的心態點了這盤菜。見我們女士居多,于是她又向我們推薦了外皮酥脆不膩,內里軟糯綿密,滿口酥香的洋芋粑粑。雞有了,甜點也有了,當然還需要一個“硬菜”了,于是我們把目光投向了由高山臘肉、竹筍干、香菇、嫩玉米、嫩菠菜、臘蹄髈、雞蛋盒等18種原材料精華集于一盆的竹溪特色菜——蒸盆。因為材料繁多,工藝復雜,這可是竹溪只有招待重要貴賓和宴席上才有的大菜,口味濃郁,營養豐富,美味可口,比之有名的佛跳墻相差無幾。
說起吃來,舌尖上的竹溪不遑多讓。香糯感十足的粉蒸格格,甜度拉滿的甜漿子、爽滑鮮嫩的懶豆腐、滿口留香的榨菜餅、酸辣爽口的酸辣炸醬面……正如餐廳內墻壁上寫的那樣: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知道我們來自山東后,店家很體貼的問,加不加辣,加多少辣。她聲音柔和,非常細心體貼的給我們提出建議。山東人普遍比不得南方人,吃辣不行,吃咸倒是可以,因此不加辣或微辣即可。經店家這樣用心的詢問,讓我們的用餐變得更加舒心、愉快。
而且用餐過程中,舉止大方的服務員不時過來看看,或是問問我們有什么需要,及時為我們續茶水,換碟碗,餐巾紙不夠了,也及時加上,讓我們感受到了竹溪人的熱情好客,享受到了賓至如歸。雖然我們還沒有開始飽覽竹溪的山水之美,但今夜竹溪人的服務熱情、服務態度、服務水平、服務質量,已經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竹溪的人文之美、風尚之美、禮儀之美。
“貴賓請慢走,歡迎下次光臨。”離開時,服務人員再次列隊送別。雖然是初次遇見,但竹溪人的熱情好客氛圍撲面而來,讓人印象深刻。難怪,作為縣域的一個古鎮甫一開業就這樣火,火出圈,火遍全國各地。我想,這離不開竹溪千年來就一直擁有的外在美和內在美。
微風習習,可今夜的古鎮卻特別的暖,這溫暖包裹著我們每一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