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北昶禾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竹溪縣融媒體中心承辦的“昶禾杯”大美竹溪美文征集大賽,自7月30日發(fā)起征稿以來,受到廣大網(wǎng)友的關注,踴躍來稿。經遴選與主題契合度高的優(yōu)秀作品逐期刊登,敬請關注。
營盤山上
一、百草溪
一只紅腹錦雞站在高大的珙桐枝頭,它繽紛的翎毛與雪白的桐花交織成天然的錦緞,金鳳蝶在野牡丹上飛舞,林蛙在看不見的水邊“閣閣”地鳴叫,松鼠跳躍在紅豆杉上,那里有幾只獼猴瞇著眼打量著這些比它們更靈動活潑的小東西。偶爾有一只狗熊路過,然后慵懶地消失在灌木叢中——它們是奔著紅艷的火棘果去的。萬畝海棠如火如荼地在山巔綻放,峰群嚶嚀,銀子一樣柔亮細膩的陽光,無邊無際灑在蒼蒼莽莽的絕龍嶺群峰中央。
遼闊、遙遠、從容不迫的時間,棲憩在碧綠透明的營盤山的春天,我的腳步已經抵達這里,進入公元2023。高達40米的楠木,筆直的樹干矗立,它擁有上千年的樹齡,它的樹冠遮天蔽日;整個百草溪的森林里飄浮著木葉的芬芳,展現(xiàn)一種春色的雜亂和擁擠……這鮮嫩的綠色中也夾著蒼黑,那是死去的老樹,樹皮斑駁,枝干卻仍然倔強地直指青天。還有散落在林間的枯枝,靜靜地臥在土壤里,身上長出美麗的菌子。
我最喜歡的當然是海棠。這里的萬畝海棠都是野生的小型喬木,翠綠的葉子,枝條密集堅實。它們開出的粉紅色的花朵,極易令人誤為山桃花;但它們更有力量,更喧鬧一些。它們歡呼著,搖動著竹溪的春風。在谷雨,太陽君臨的清晨,露水珍珠般向土地滾落,群群簇簇箭竹如同飄雪,海棠的香氣隨著陽光彌漫,飄浮在峽谷和山岡。流水叮咚,響著木魚一樣的清脆聲音,穿過青青草地。
營盤山間有奇美之幻境,令人悄然迷失。比如在這樣的春天,這樣如云的海棠和如銀的飛瀑,浮著清芬不絕地往山外流去。在這樣寧靜的香氣里,忽然有畫眉的啼鳴,來自那幽谷的某一處,使云霧沉浮于陽光。或者有時并不是畫眉,而是黃鸝,那是一種更清麗婉轉的聲音,它的聲音里蕩漾著一種竹子的清甜。
這多么符合我的夢境,在營盤山,我身體漸漸開始發(fā)熱。在林間的撥開層層虬結的藤條前行,雖然頗有情趣,但也有跋涉的艱難。陽光漸熾,山霧漸散,露珠上的斑斕的光彩在飛升;我終于走出幽谷,來到一處水潭前。
我身上立時感受到幽幽的清涼。那一路指引我的叮咚聲現(xiàn)在清晰無比,它有著不變的韻律和節(jié)奏,悠然平和。我找到一塊青石,拂去上面一層柔軟的零碎針葉,在此間坐下,望著被潭水染綠、被枝柯剪碎的那些細小的天空,一任天荒地遠。這時候,時間在倒轉,歲月在回流,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我沒忘記了自己的欲望和思念,滴水潭成為我的呼吸,營盤山上不老的呼吸。
二、山河烈
營盤山的主峰海拔有2375米,從海棠花海一路行來,是一條充滿神奇想象的山脈.閱讀過民俗客棧旁邊的碧水金陽,輾轉在游步道上行走,接受百草之溪的沐浴;然后是飛瀑直下的小小激流,給峽谷以迷離幻境;幻境中是真實的原始森林,有不知名的野雀成群飛越峽谷,落到遙遠的山頭。
相傳,絕龍嶺是聞仲戰(zhàn)死的地方;他曾經在營盤山上練兵扎寨;故此山得名營盤。聞仲是《封神演義》中的重要人物,帝乙托孤大臣,紂王重臣、太師,坐下墨麒麟,手使雌雄鞭。此人法力無邊、位極人臣,幾乎以一己之力拱衛(wèi)著殷商風雨飄搖的江山社稷;他的一生南征北戰(zhàn),百戰(zhàn)不殆,卻在西征西岐時戰(zhàn)死絕龍嶺,亡于云中子所煉通天神火柱,其麾下眾截教門人亦盡數(shù)喪于闡教姜子牙等人之手,也從此敲響了紂滅商亡的喪鐘。
聞仲是神魔傳說中的人物,歷史并沒有沒有記載,上商紂時期的太師并不姓聞,也就是說聞太師的歷史原型可能并不存在。但這并不影響人們崇拜這樣一個文學形象——也即一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欲挽狂瀾于既倒、大廈之將傾的悲劇英雄。不知道是什么觸動了我的心境,有一剎間,我回到了上古時代。我想象聞太師于晨光或夕輝下在此散步;那峰回路轉,滿山蒼翠,本是他的夢想之光。
三、龍王埡
營盤山的生態(tài)茶園景區(qū),我以為龍王埡養(yǎng)生山莊最美,茶文化畫廊是一條窄長而蜿蜒的山路中的一段,谷底有人家,山上便是茶樹,在蒼蒼莽莽的原始森林間,有那么一片巨大的茶園,沉浸在飄裊的白霧間,最是美妙。
竹溪龍峰茶產于高山,空氣清新,多霧多雨,氣候變化頻繁;龍峰茶在這里生長著,山峰霧騰如龍,相傳是龍王藏身之地,茶葉鋒苗挺拔,沏泡后形如百龍競游,故名為龍峰茶。或者說是在鄂、渝、陜交匯處最純凈的綠色山野上,孕育了這種香茗。我知道此茶的珍貴,品過之后,便買了一罐,帶回去留著寫我純粹的詩文時喝它,我相信龍峰茶的郁郁蔥蔥,也會融入我的文字里。我喜歡它淡然回甘的清潤余香。
我住的客棧是一戶農家樂,主人家是一對中年夫婦,他們的兒子大約十七八歲,普通話只說短句,方言有些重;看他清秀靦腆的面龐,真是一塵不染的山中少年。他陪我到處轉,看他家養(yǎng)的蜜蜂,好多蜂箱錯落著擺在屋東頭的一個巖坡上,遠看時像一個個的小石礅。蜂箱漆過,然已褪色了,蜂子飛來飛去,他說這蜜大部分是海棠花蜜,最是清甜。他們的早餐叫“格格兒”,以洋芋塊做底子,摞上一小籠粉蒸排骨(或肥腸),肉或肥腸爽滑細嫩,入口微辣,齒頰留香,每吃一口,都感到由內而外的舒坦。“格格兒”的名稱來源也非常有趣,由于爐子上的小蒸籠往往多層摞起來,竹溪人俗稱一層為一“格格兒”,小吃便由此得名。
午餐是洋芋干炒臘肉,晚餐吃洋芋湯。洋芋湯是用新鮮的土豆切成薄片,佐辣椒、蕃茄、木姜子等等煮成,連湯帶土豆片一起吃,有些酸辣,有些椒味的微辣微麻和香草式的芬芳。
大家都在吃,吃得十分靜,我感覺他們都在看我,抬頭看時,都是一雙雙陌生又親切的眼睛。屋外偶有牛叫聲,晚風涼了,沁涼的竹溪之風無邊無際,彌漫至農舍,我感覺到涼,但是洋芋湯又從心中熱起。歲月無邊,人生不遠,有一碗洋芋湯在我的流浪里蕩漾,像營盤山上空一輪孤懸的月亮。悠靜的山谷,杜鵑的夜啼,鍋子里煮著酸菜和臘肉,碟中有清炒的雞蛋、麻豆,還有不加油鹽的酸蘿卜。
苞谷酒上來之后,有人唱起了竹溪民歌《掐菜苔》,他們用營盤山的語音唱:
妹在呀門前哎掐呀嘛掐菜苔
青菜心心蘿卜纓纓
瓜子兒落花生生看呀嘛看花開
妹在呀門前哎掐呀嘛掐菜苔
哥在那個門前
六支蓮花六支梅花四季花兒開
哥哥呀和妹妹呀是真呀嘛真相愛呀
天長那個地久不呀嘛不分開
是的,天長地久不分開,在營盤山,在自然與人文的活動幻化的秘境,塵埃盡去。不分開的是河流,峽谷,高山與森林,還有天空和山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