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北昶禾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竹溪縣融媒體中心承辦的“昶禾杯”大美竹溪美文征集大賽,自7月30日發起征稿以來,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踴躍來稿。經遴選與主題契合度高的優秀作品逐期刊登,敬請關注。
綠色珍珠偏頭山
有一顆生態珍珠,閃爍在我國版圖正中大地之上;有一片綠色海洋,鑲嵌在鄂陜渝交界的秦巴山中。它就是享有盛名的湖北偏頭山國家森林公園。

如同竹溪人的綠色瑰寶一般,偏頭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安坐于秦巴大地,矗立在江漢平原之巔,涵養著南水北調的重要水源,護佑著中原大地生態,承載著我國中部重要生態屏障。
“走進森林心臟,給生命加油。”公園的文化標志顯著地標注著生態特質和公園特性。3414公頃的公園,木材蓄積量2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高達92.7%,負氧離子含量超過每立方厘米3萬個,年均氣溫14.4℃,為國家旅游景區,成為人們休閑養生的最佳去處。廣袤浩瀚的森林海洋,既是竹溪的“綠色客廳”,也是十堰的“天然氧吧”,更是湖北的“鄂北綠肺”,被植物專家稱為“生物多樣性寶庫”。又因為它綠得認真,綠得透徹,綠得驚心動魄,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長壽樂園和世外桃源。
悠久的歷史——標注偏頭山文化厚度
《竹溪縣志·輿地》記載:“偏頭山,縣西南三十里,相傳真武帝飛升于此,有祖師廟觀。”道家修煉之所謂之“觀”,佛家修煉之所謂之“寺”,儒家修煉之所謂之“堂”,神仙居之所謂之“廟”。由此可見,古時政府早就認定偏頭山為道教圣地和神仙寶地。湖北《府治通論》記載:“偏頭山山尖為真帝飛升時蹬偏。”竹溪《文史資料》記載了偏頭山的來源:偏頭山原來叫昂首山,為老子踩偏。傳說老子站在昂首山看武當山,武當山高出昂首山三尺,站在武當山看昂首山,昂首山高出武當山三尺。民間諺語“這山望著那山高”即出于斯。
偏頭山何時偏頭,道教何時興起,道觀何時建造,史書上沒有記載。有關偏頭山偏頭的起因,民間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老子李聃踩偏,一種是真武帝葉光紀飛升時蹬偏。
李聃,姓李,名耳,字伯陽,也稱李耳、太上老君。李耳是周朝時期朝廷保管庫銀的小吏,行職之余,嘔心瀝血著述《道德經》,成為道教始祖。據竹溪史料記載:李耳的《道德經》完成后,得到儒家始祖孔子的肯定,之后便棄官隱居峨眉山潛心修道。教派的興旺和發展,僅限于一山一地是不行的,必須傳播到更遠更多的地方,于是,李耳便由西向東,經蜀入楚,一路傳教講經來到昂首山。登上昂首山,立于山巔,一山獨擎,群山皆小,一峰至尊,萬山來潮,云霧繚繞,仿若仙境,李耳便陶醉其中,心曠神怡,于是,李耳在此結草為廬,收徒講經,傳播道教。之后,請來遠在魯國的好友魯班修造道觀。雖說魯班神力無比,但在荒無人煙、高聳入云的山頂之上修廟造觀實屬不易,于是便一造就是三年。在道觀快要完工之時,魯班家中的白發父母,因思兒心切,千辛萬苦來到了昂首山。魯班見母,既喜且憂,喜的是異鄉見親,憂的是好友李耳得知后,會責怪他魯班不忠不孝。母親告訴魯班,自從魯班離家之后,杳無音信,父母思兒心切,便四處尋找。在找尋兒子途中,父親迷路山林,葬身虎腹。聞知此情,魯班淚如雨下,失聲痛哭。隨后,魯班悄悄把母親藏起來,當晚,用窗花蓋在母親身上保暖御寒,直到道觀建成,才帶著母親一道返回老家。竹溪現存多處魯班橋、魯班場、魯班石、魯班廟、魯臺寺等遺址,且存有國家一級文物《魯班經》。
偏頭山,竹溪人民心中的圣山、仙山,像詩如畫,讓人永遠評不完、賞不夠;又似一位天姿國色、亭亭玉立的美女,在群山中起舞,在原野間歌唱,使人永遠離不了、看不厭。誦讀偏頭山的歷史,你會陶醉其中,其樂無窮;體味偏頭山的文化,你會如飲甘露,心曠神怡,神飛思揚。

浩瀚的森林景觀——構筑一方世外桃源
偏頭山林立于竹溪縣城南部群山翠峰之中。因其高度卓然,偏頭山及其所在的睡仙峰如同鶴立雞群、蓮池出池水一般,起立于群峰之上,既與諸多秀峰連為一體,又明顯地區別于其它山峰。
浩瀚的森林公園,以林出秀,以峰出名。境內景觀讓人過目不忘的,莫過于惟妙惟肖的睡仙峰。與偏頭山融為一體的睡仙峰,以其鮮活的身材、優美的線條、高高在上的姿勢,如同壁畫一般顯著地呈現于縣城西南,護佑著縣城及其城關、中峰等五個鄉鎮,成為竹溪城重要的生態屏障。
有關睡仙峰的傳說,傳奇而又有趣。相傳睡仙峰是睡仙陳摶的女徒弟柳美兒的化身。朝廷聽說睡仙陳摶,不僅睡功出名,而且法力高強,便宣詔入朝,封官賜女。然而,陳摶志不在官,亦對美女視而不見。陳摶抗旨拒官悄然離京,惹怒朝廷,皇帝秘派宮女柳美兒,女扮男裝,尾隨陳摶,欲毀陳摶修道之身,迫其入朝效命。陳摶離京來到昂首山下的尹店鎮,柳美兒一路暗自追趕到尹店。昂首山下,柳美兒女扮男裝,拜師成為陳摶徒弟后,對師傅感情日深,戀情漸濃,逐漸改變損害陳摶法力的初衷。一日,陳摶在陳家堰擺宴款待昂首山修行的葉光紀和白云山修仙的呂洞賓,柳美兒借師叔三人喝得酩酊大醉之機,與陳摶行了床笫之歡。陳摶得道升天后,拋下了徒弟柳美兒。柳氏悲傷之下,一睡不醒,在從師學藝的地方幻化成了山峰,即現在的睡仙峰。因此,睡仙峰也叫美女峰。睡仙峰沉睡于碧峰翠嶺之上,清秀的面部,高聳的下巴,飽滿的乳房,豐潤的腹部,秀麗的三寸金蓮,無不顯現出古代少女的窈窕神姿。
偏頭山地形特別。一峰獨尊,周圍四十二峰相擁,形成眾山朝拜的景觀。主峰周圍密布著八大景觀,即古八景:文筆晴嵐——文筆峰,獨松棲鶴——獨松山,龍山橫誥——誥軸山,畫屏煙雨——畫屏山,梅花戲榔——隱真洞,五鳳飛云——五峰山,仙剎棋廊——覆船山,白云劍跡——白云山。偏頭山猶如一位高深莫測的道人,引領和統管著周圍山水風物。據風水先生介紹,偏頭山坐西朝東,背地面天,頭枕畫屏煙雨,腳踩豐(船豐)糖(唐家販)糧倉,手握金銀兩鞭(竹溪河、匯灣河),坐擁活龍吐氣(龍王埡龍洞),眼望真武大帝行宮武當山。
偏頭山之源的另一則民間傳說,便是真武帝葉光紀踩偏了山頭。昂首山最初不是現在的1538米,而是1619米,比1612米的武當山高出7米。傳說真武祖師最初選中昂首山修煉,原因之一就是看中它高出武當山一截的優點,后來,真武修道成仙,在山頭飛升上天司職之時,因其功力巨大,腳踏山頭輕輕一踏便上了天,從此,昂首山便偏了頭,矮去了九九八十一米,讓它明顯地低于了武當山。
偏頭山森林公園的森林景觀,如同它的歷史文化一樣厚重。如今的偏頭山,是一個厚實的綠色海洋,公園內浩瀚的森林景觀,讓人驚嘆,使人慕羨。山山嶺嶺,大樹參天,遮天蔽日;溝溝坎坎,苔蘚叢生,枯木橫陳;漫山遍野,藤蔓遒勁,林草葳蕤。公園內物種豐富,環境優美,群山連綿起伏,綠浪層疊不盡,青山如黛,綠水長流。博大的林海,猶如綠色客廳,浩瀚的綠野,仿若天然氧吧。草經冬而不枯,花非春而綻放。春天,山花爛漫,萬紫千紅;盛夏,萬木崢嶸,九曲深幽;金秋,漫山紅遍,色彩斑斕;隆冬,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置身偏頭山,日看風撼林海,夜聽月波輕柔,寧靜致遠,心曠神怡。吸一口原氣,清涼鮮爽,滿口生香;掬一口山泉,甘冽甜軟,齒寒唇香;望一眼綠樹,氣清神閑,滿目仙光。置身偏頭山之中,有如世外桃源般的人間天堂,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奮進中的森林公園——書寫著新時代生態傳奇
偏頭山如同心胸豁達、飽經滄桑的智者一般,默默述說著歷史喧嘩,靜靜記錄著時代變遷,悄悄欣賞著當下繁華。
有關偏頭山的興衰,也許只有道教廟觀知曉。山頂之上的祖師廟觀,歷史上無數次地經歷過修繕,少有史料記載。近代的一次重葺廟觀,是在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廟側碑文記載如下:
夫溪邑之名山,莫過于偏頭山也。即青松白蓮、古洞隱真、白云劍跡等寺,雖垂縣志,未有如此之勝境者也,高有數千丈,廣有百余里,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巉巖秀峰四面聳翠,每有文人至此,徘徊不忍離去,然不特此也。祖師之感應浩大無窮,如旱寇為虐本境之青衿,黎眾來山祈霖禱雨,無不降澤施恩。
光緒十七年大旱,草枯苗槁,民皆嗷嗷中澤無巳于六月朔日上山以求靈雨,神不允哀愁苦求,始以于朔四日施雨,眾姓心悅,紛紛捐資整修,以酬神恩。眾曰,善哉!
此次修繕后的祖師廟觀,石壁紅墻,鐵瓦飛檐,丹青內壁,楠木立柱,鎦金罩方,雕龍畫鳳,甚是華貴神圣。一百多年來,風吹雨淋,日曬冰蝕,一度宏闊的廟觀,日漸毀敗。上世紀大辦鋼鐵之時,民眾為了完成煉鐵任務,攫走了廟觀上的鐵瓦鐵鏈。歷史悠久的真武廟觀,遭到人為損壞。
為了保護偏頭山森林資源和生態景觀,上世紀六十年代,縣政府組建成立了標湖林場,負責管護偏頭山森林資源,境內的森林和文化資源得以有效保護和傳承。1992年春,縣委、縣政府為了籌備接待全省植樹造林消滅荒山現場會議,投資400萬元建設了巴山客舍賓館,修通了城關至林場、林場至龍王埡、林場至偏頭山林間公路;次年春,湖北省荒山綠化現場會議如期在標湖林場召開,開創了林場接待省委、省政府會議的先例。
2012年,縣旅游局引進武當山道人肖品和,偕同湖南客商顧友軍,投資興建旅游景區,將破敗的廟觀重修一新,擴建了道觀和場地,興修了景區大門,將上山道路改建成了大理石游步道,使“綠色客廳”成為了人們養生休閑觀光的最佳去處。
2003年,以標湖林場為基礎,縣政府申報建立了省級偏頭山森林公園;2010年偏頭山被省旅游局批準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2011年,縣政府投資改擴建了城關至偏頭山旅游公路。至此,城區民眾攀登偏頭山“難于上青天”成為了歷史;2012年,經縣政府申報,偏頭山省級森林公園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著綠裳當空舞?如今,偏頭山森林公園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理論引領下,向綠而行,向山圖強,向前奮進,讓綠色寶庫閃爍出時代光輝。公園管理局把自然生態視為掌上明珠,把森林碳庫當作金庫銀庫,把動植物資源保護作為第一要務,出臺了公園管理辦法,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依法依規管控園內人為活動,劃定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大力宣傳人與自然、生物多樣性、野生動植物保護知識,引導和規范游人共建綠色美好家園、共護生物多樣性。同時加強生態修復,完善防護設施,加強林區巡護,開展科研科普,嚴格落實“河長制”“林長制”,使公園成為了華中地區神秘的綠色寶地,讓偏頭山這一歷史性綠色瑰寶造福和惠及廣大民眾。
踏著時代奮進的節拍,偏頭山公園管理局書寫著新時代生態傳奇,把道教勝地打造成了綠色海洋和森林氧吧,為人們造就了一處浩瀚的養生天堂。許多文人墨客,置身森林公園驚嘆不已贊不絕口,紛紛表示賞森林美景、寫天下美文,許多游人稱贊偏頭山是健康服務區、生命加油站。
是啊,森林是人類的朋友;氧氣是生命的食糧,潔凈是長壽的陽光。
來吧,朋友,走進森林心臟,給生命加油!
來吧,朋友,走進偏頭山,讓你當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