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北昶禾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竹溪縣融媒體中心承辦的“昶禾杯”大美竹溪美文征集大賽,自7月30日發起征稿以來,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踴躍來稿。經遴選與主題契合度高的優秀作品逐期刊登,敬請關注。
翠竹溪語:左岸山水,右岸人文
于湖北之隅,群巒深處,藏匿著一方未被世俗喧囂觸及的凈土——竹溪。這是一片被自然眷顧、歷史雕琢的秘境,溪水輕繞,竹影婆娑,每一寸土地都訴說著歲月的靜好與自然的恩賜。
竹溪,不僅是一幅山水畫卷,更是一部人文史詩,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與豐富的民俗文化,是旅者心靈的歸宿,是文化探索者的寶地。

竹溪的美,始于其山水。清晨,薄霧輕繞,山巒如黛,溪水潺潺,仿佛一幅流動的水墨畫。這里,竹海連綿,翠竹掩映,每一步都踏在綠意之上,每一次呼吸都充滿著自然的芬芳。竹溪的山水,不僅是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尋得一片寧靜的港灣,于自然的懷抱中重拾內心的平和與寧靜。
竹溪,不僅是一片山水的集合,更是一段歷史的長河。這里,古跡遍布,每一塊石頭、每一磚一瓦都鐫刻著歲月的痕跡,古老的村落靜默訴說著千年的風雨變遷,傳統的廟宇矗立,承載著信仰的重量。在這里,游客得以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于文化根脈中探尋傳統與現代的交融,感受竹溪人文歷史的深邃與魅力。
步入竹溪,如同打開了一扇通往民俗文化寶庫的大門。這里,山歌悠揚,二黃戲生動,每一項傳統藝術都是竹溪人民智慧與創造力的結晶,也是游客體驗當地文化的最佳途徑。在節日的歡慶中,竹溪的街頭巷尾洋溢著歡歌笑語,人們身著節日盛裝,載歌載舞,那份源自心底的歡騰與喜悅,感染著每一位到訪者,讓人在歡笑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與文化的魅力,每一次參與都是一次心靈的觸動,每一次體驗都是一次文化的共鳴。
在文化旅游的廣闊天地里,竹溪宛若一位天賦異稟的丹青大師,以綠色為墨,以時光為筆,在綿延的山水間繪就一幅幅令人心馳神往的生態畫卷。這不僅是當地政府與民眾共同書寫的一段綠色詩篇,更是將自然與人文完美融合的典范。在綠色低碳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引領下,竹溪不僅細心守護著這片土地的自然饋贈,更在提升旅游品質的同時,賦予了這片古老土地新的生命力。竹溪一入夜,便成了武陵,竹溪亦是武陵,時空交錯,一眼萬年。
“武陵不夜城”的誕生,無疑是竹溪文化旅游畫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座景區的出現,不僅僅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對文化傳承的堅持。在這里,山二黃表演成為了街區的一大亮點。山二黃,這門由竹溪人民在漫長的生活、生產過程中共同創造、積累和發展的漢文化瑰寶,不僅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更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每當新年之際,內外街區舉辦的一系列活動,如花燈游街、民俗展演、二黃華彩、國粹百戲等,不僅串聯起整個街區,還巧妙地將戲曲山二黃、雜技、曲藝等元素融合在一起,為游客們帶來了別開生面的傳統戲曲盛宴。在這樣的環境中,游客們能夠親身感受到傳統戲曲的魅力,仿佛置身于梨園之中,盡享視聽之娛。“武陵不夜城”不僅是竹溪文化旅游業的一個典范,更是整個文化旅游產業的一張亮麗名片。
于竹溪之畔,左岸山水,右岸人文,編織出一幅幅動人的綠色詩篇。正如王維在《山居秋暝》中所描繪:“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溪,以它獨有的方式,讓每一位旅者在山水之間尋覓到心靈的歸宿,于歷史的長河中感受文化的脈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