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北昶禾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竹溪縣融媒體中心承辦的“昶禾杯”大美竹溪美文征集大賽,自7月30日發起征稿以來,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踴躍來稿。經遴選與主題契合度高的優秀作品逐期刊登,敬請關注。
筆墨紙硯繪就武陵畫卷
“竹林外,溪水邊,武陵的長街不夜天,戲婉轉,舞翩躚,粉墨紅塵一夢間……”這唱腔,字正腔圓,這旋律,動聽悅耳,仿佛在訴說著西關街的悠久歷史和繁榮興旺。被稱作“漢劇之母”的山二黃,是清代由荊襄及鄂東移民帶進鄂西北山區的楚調,它融入日常生活并發揚地域文化,在社會實踐中不斷開拓創新。

妙筆生花 彰顯文化魅力
西關街始建于明代,歷經六百年的歲月滄桑,時光更迭,曾經,這里有絡繹不絕的人群,熱熱鬧鬧的街道,此起彼伏的吆喝,琳瑯滿目的商品,賈人云集、商鋪林立。于2023年12月30日開街,以國家級非遺山二黃為靈魂,打造全國沉浸式戲曲文旅街區“武陵不夜城”,如今,容光煥發、游人如織。臉譜大門口、衣冠風華舞臺、羽化成蝶舞臺……一座座連接人文與歷史的橋梁架起,山二黃非遺與古樸建筑完美融合。走進戲曲體驗館、西關記憶影像館、竹溪美食博物館……聆聽舌尖上的戲曲,品讀古籍里的文字,回味美食中的故事,欣賞磚瓦下的美學。近些年,《山茶花》《幸福找上門》《望和平·楚長城》等一批體現反映時代精神的優秀山二黃作品登上舞臺,好評如潮,深受百姓喜愛,熱氣騰騰的“研學+”傳統文化游持續升溫。
潑墨山水 厚植生態底色
映入眼簾的是悄然無聲的安謐:高山、峽谷、涼亭、步道。人在景中,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活力:攀爬、遠眺、駐足、感悟。風和日麗的清晨,聽流水潺潺、鳥鳴啾啾,聞茶香四溢、沁人心肺,看花開艷麗,綠樹成蔭,心曠神怡,身心舒暢,會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和堅毅果敢的沖勁面對未來的生活。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漫步于此,欣賞著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水天一色、波光粼粼,遠處,秀美山川層巒疊嶂、連綿起伏,近處,珍稀鳥類如約而至、紛沓而來。再往遠,是八卦山森林公園的寧靜安詳:這里植被茂密,溫度適宜,成為避暑納涼、休閑度假的“世外桃源”。依托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竹溪不斷拓展旅游產業發展空間,讓回歸自然的“康養+”生態文化游成為熱門。
力透紙背 擦亮“三張名片”
一壺山茶,提神解乏,消暑降溫;一碗貢米,晶瑩剔透,香甜潤口;一件漆器,精美別致,獨具匠心;一套家具,楠木制作,品質上乘;一道蒸盆,美味佳肴,食材新鮮;一份清雅,夯土造屋,技術成熟;一幕戲曲,傳承千年,回味無窮;一種文化,秦風楚韻,歷久彌新。旅游不僅要“熱打卡”也要有“冷思維”,感動一陣子,也要受用一輩子,那么如何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呢?可以在吸引力、配置力和影響力上下功夫。增強吸引力,擦亮“戲曲名片”。充分展現當地旅游產業的獨特性,也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部分,讓游客“很想來”,對旅游活動充滿期待。提升配置力,擦亮“暖心名片”。在公共服務布局和基礎設施建設上出實招暖民心,讓游客“來了不想走”,舒心滿意。擴大影響力,擦亮“推介名片”。利用抖音、微博、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傾力展現城市魅力和游客切身感受,讓傳統文化用起來、活起來、火起來,酒香飄出“深巷”,打造“網紅”“寶藏”旅游城市,讓游客“離開以后還想再來”,游歷之后回味眷戀。
磨穿鐵硯 寫好“兩篇文章”
當“古街熱”邂逅“非遺熱”,“夜經濟”助燃消費市場新動能。一是寫好創新思維賦能文旅產業發展的文章。著力解決“為何旅游”“旅游什么”“如何旅游”等問題,用貼心的服務、新穎的形式、多樣的玩法和個性的文創滿足百姓游玩娛樂、探求未知、獲得新知的旅游心愿,在旅游中可以增加體驗項目,如制作和品嘗竹溪美食、體驗古法榨油技術、講解茶葉揉捻技藝、傳唱山二黃、舉辦水稻種植農家樂活動、籌備藝術和音樂節等,讓旅游文化充滿趣味,具體內容隨潮流而動。二是寫好人才支點撬動文旅產業發展的文章。產業發展依靠人才的力量,進一步加大對文旅人才的培養培育力度,善于尊才惜才,懂得愛才用才。啟發、引導和鼓勵人才制作喜聞樂見的藝術精品,進行高質量的創意創造創業。栽下梧桐樹,引來鳳凰棲。廣納天下才,共謀新篇章。
朵朵白云,陣陣微風,春日的氣息撲面而來,沐浴在溫暖和煦的陽光下,行走在綠水青山中,吟誦著詩詞歌賦,伴隨著鳥語花香,美好與欣喜充盈于心。人間煙火氣,竹溪在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