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郭軍 方賽 洪玲 報道:每當夜幕降臨,全國首條沉浸式戲曲文旅街區竹溪武陵不夜城燈光璀璨、煙火升騰、戲曲悠揚、人頭攢動。近8個月來,“武陵不夜城”五上央視,多次被國家級媒體聚焦解讀,累計接待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

武陵不夜城持續爆火“出圈”,不僅為竹溪文旅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而且見證著我縣持續加強能力作風建設,凝心聚力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成效。
今年以來,我縣以釘釘子精神持續狠抓能力作風建設,馳而不息推動干部提能力、轉作風、促發展,放眼全局謀一域,事爭一流求實效,升騰起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強大氣場。

2023年底,武陵不夜城開街,旅游人氣旺盛、火爆“出圈”。竹溪人讓景于客,掏出家底,用真摯服務,換來游客的熾熱回應,竹溪西關街這個五百多年的老街再度走到聚光燈下。
比火爆人氣更讓人振奮的,是思想破冰后的豁然開朗:位置偏遠不再是劣勢,“冷資源”也能變成“熱經濟”。

今年以來,縣委在深化認識、上下結合、制度創新上解放思想,推動廣大干部機遇意識、市場意識、創新意識、開放意識明顯增強,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
“江浙行”開闊眼界。我縣黨政代表團赴浙江省嵊州市、紹興市上虞區、諸暨市等先進地區考察學習。全方位拓展深化區域合作和北京密云、襄陽樊城對口協作,示范帶動各地各單位分批次組織干部赴先進地區學習,開闊思路視野。

“強縣講壇”解放思想。連續舉辦中國式現代化竹溪實踐“強縣講壇”專題講座5期,特邀江蘇省政府研究室顧問、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鄉村振興首席專家盧水生,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國賢,中南安全環境技術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李剛等專家教授為我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專題輔導,縣鄉領導干部結合專題輔導主題開展研討,推動學先進、找差距、謀良策。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武陵不夜城”火爆出圈充分說明:思想活了,有了敢于創新的精神動力和能力,鄉村振興的這盤棋就好下了。

在水坪鎮大石門村鄉村振興示范村項目現場,工人正冒著酷暑,緊張忙碌施工,確保9月1日大石門武陵仙暇樂園能開門迎賓……“該項目是將閑置的苗木基地打造成林下樂園,荒蕪沼澤地打造成水上樂園,山場變成山地飛車、玻璃滑道等山上樂園,閑置空地變成生態停車場,閑置房屋改造成康養民宿。”水坪鎮黨委書記萬億說。
△湖北雙浩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 程琰
“我參加了‘江浙行’考察學習,深受啟發,這里面有很多想法都源自考察學習之后的思考。”負責該樂園建設施工的湖北省雙浩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程琰如是說。

“還把江浙地區實施‘三變’改革,實現共富經驗,運用到項目建設之中。”水坪鎮年輕干部丁夢說,“成立樂園運營公司,出讓土地的村民每人贈送一股,其他人也可自己攜資金入股,年底再按比例分紅,有效化解建設過程的矛盾,也打消了群眾對項目建設的顧慮。”
“越干越起勁,越干越有信心!”現在,干群思想觀念有了很大轉變,都主動融入項目建設中,共同締造和美鄉村。

武陵不夜城持續火爆的不僅助推了文旅產業發展,而且旅游消費力的外溢,直接帶動餐飲、零售、演繹、交通等服務業的倍數增長,直接拉動周邊景區、酒店、民宿、街區、商圈的項目投資。

“東門街過早、武陵不夜城看戲、廖家河燒烤。”城關鎮黨委書記柏元軍站在正如火如荼推進的廖家河片區項目建設現場,談及規劃藍圖時信心百倍。
為彌補鄂西北純生精釀啤酒加工生產的空白,滿足日益興盛的夜經濟發展需求,我縣于2024年3月引資籌建“武陵精釀啤酒”項目。

位于城關鎮廖家河村六組的武陵精釀啤酒項目,已于7月底試產,8月3日正式投產。“從引資洽談到批量生產,僅用了短短的4個月時間,在全國啤酒項目建設史上都是少有的。”8月初,齊魯工業大學副教授、中國酒業協會工坊啤酒委員會專家、中國酒業大國工匠李紀元品嘗了武陵精釀啤酒,由衷感嘆“竹溪速度”。

項目能趕在暑期啤酒消費旺季量產,其背后折射出我縣干部能力之變,敢作善為。“自該項目建設以來,遇到的困難也是不少,最突出的就是強弱電改造問題。因涉及桿線遷移,加之時間緊任務重,不僅需要協調好國電、移動、電信等5家單位,還要做好附近老百姓的工作。”負責服務該項目的城關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柏忠偉介紹,“為了不影響工程進度,我們專班人員可謂日夜鏖戰,白天在項目一線協調各個部門和相關農戶,晚上還駐扎在廠里,全程跟蹤項目進展情況。”同時,市場監管部門傾情服務,幫忙代辦食品安全許可證。“正常流程需要三個月才辦得下來,結果通過相關部門協調,開辟‘綠色通道’,54天就辦好了。”

干部能力素質提升,為推進竹溪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擁有加工生產車間和配套用房總計3700平方米,設備總投資1500萬元的武陵精釀啤酒加工生產線,年產量可達3000噸以上,年綜合產值有望突破1.1億元,實現利稅1250萬元左右,不僅創新了消費新形態,而且拉動內需的聯動增長。

老西關街原本是一個居民生活早市,變身網紅消費地后,高峰期每日人流量超10萬人次。每到傍晚6點就已人頭攢動。人群中,公安、城管、市場監管等部門全時段定崗執勤,社區干部、志愿者來回維持秩序,提供貼心服務。
從過去坐等上門,到如今主動服務,從“干了就算”到“干就干好”,這是干部能力作風轉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縣堅持把改進干部作風作為發展的重要保證,推動干部錘煉“扎扎實實、踏踏實實、求真務實”優良作風。

“南大橋自改擴建完成以來,徹底告別了以前人員擁擠,人車搶道的現象,但是人行道和馬路有很高的坎兒,我經常推著嬰兒車帶孩子過馬路的時候,很不方便,還有的坐輪椅人士想過馬路也不方便,希望有關部門解決一下!”6月13日,一位女士在短視頻平臺發布視頻。

第二天住建部門就組織施工單位對其進行改造,該女士又發了一條視頻,為領導干部解決事情的速度點贊。
為什么總能迅速有求必應?竹溪干部把群眾路線走出了新意,在互聯網上找重點,在評論區里找不足,圍繞群眾期盼不斷豐富內容供給。
嚴的標準立起來,實的作風樹起來。精神狀態更飽滿、工作作風更務實、與群眾聯系更緊密,竹溪干部狀態展現新風貌。

位于水坪鎮金銅嶺工業園區的茶產業超級工廠項目,是縣委、縣政府2024年招商引資重點項目,通過杭州茗寶公司和浙江力石集團引入竹溪,項目建成后可實現產值6億元,稅收8000萬元,帶動就業300余人。

“我們把項目落戶到竹溪,主要是考慮到這里茶葉資源豐富,營商環境優渥。”杭州茗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葉無忌坦言,“前期手續辦理、用水用電改造,全程保姆式服務,有困難馬上協調解決、有訴求馬上回應。”企業找到了被尊重、成為“座上賓”的歸屬感。

武陵不夜城雖是我縣以消費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引爆點,如今,這條街已產生“一街活一城、一城促百業”的聚變效應。
盛夏時節,竹溪敞開大門迎客,廣大干部正乘勢而上,進一步放大“武陵熱”效應,展現務實作風、激發工作干勁,匯聚起加快建設“一城四地”的磅礴力量,一項項任務壓茬推進,一件件部署有序落實、一個個項目成功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