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我縣武陵不夜城里逐漸熱鬧,山二黃藝人賣力表演,游人盡情觀賞,開啟了夜的五彩斑斕,竹溪河畔特色美食讓人垂涎,非遺演出手工技藝讓人大開眼界……這是竹溪的夜晚,盡顯熱鬧和繁華。

夜色下的武陵不夜城燈光璀璨、游人如織。記者 劉仲黎 攝
近年來,我縣聚焦文旅產業,創新供給激活消費活力,走出了一條獨屬于竹溪的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尤其我縣大力推動發展“夜經濟”,不斷擴展消費場景,夜間商圈人氣持續匯聚,釋放文旅消費潛力。
“夜經濟”帶動新一輪消費升級
“生意太火爆了,每天忙得停不下來。”同武陵不夜城同一天開業的竹溪西關蜜雪冰城飲品店老板蔡先生說。
餐飲消費是“夜經濟”的主要構成,河邊的夜市燒烤在我縣久負盛名。在老竹溪人眼里,河堤夜市美食飄香,充斥著專屬竹溪的煙火氣。這里美食云集,老字號、風味小吃、燒烤應有盡有。夜空下燈火流光,伴隨著燒烤攤的香味,讓人味蕾大開。食客在這里暢談酣飲,縱享人間煙火氣息。

竹溪河邊燒烤排檔生意興旺。通訊員 周明鑫 攝
除了傳統的燒烤、麻辣燙之外,竹溪的美食更多的是在一些年代較久的小店里,而這些小店也是附近人口口相傳的寶藏美食店。孫家餃子、昝家包子、楊家餅子、張家土雞、菜道子水煎包、好吃佬土豆軟餅、吳家甜漿子等各色美食,令八方食客流連忘返。
而在年輕人眼里,竹溪武陵不夜城則給了夜晚更多選擇。

這里以創新創業為核心,是囊括“夜賞”“夜食”“夜購”“夜玩”一體化服務的全新雙創綜合體,同時也是以商業業態、文化創意為支撐的“竹溪縣城新地標”。

“五一”期間,剛剛晉升為國家3A級景區的武陵不夜城成為游客打卡的熱門地。景區推出戲曲嘉年華活動、科技水秀、裸眼3D表演,給游客帶來豐富體驗。竹溪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喻泉源說:“通過對街區演藝節目進行全新改版升級,增加新場景、提供新體驗,帶動新一輪消費升級。”

戲曲表演讓游客大飽眼福。記者全正 攝
多元融合助推文商旅提質增效
開街首日,引客超10萬人次,14天突破100萬人次,今年春節期間日均游客達到15萬人次……武陵不夜城一開街,迅速成為網紅打卡地。
“這里又漂亮又熱鬧!”“五一”假期,來自重慶巫溪縣的劉先生對武陵不夜城贊嘆不已,“特別是好多美食,讓人來了就不想走。”

武陵不夜城的前身是竹溪縣城西關街。
竹溪縣戰國時期屬楚之武陵縣,后來幾經更名,到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朝廷置鄖陽府,析竹山縣西之尹店社置竹溪縣。自此,竹溪縣沿竹溪河建設西關街,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
“古時候的西關街里有戲樓、書院、會館,非常熱鬧。”西關街附近老居民彭先生說,后來由于街道房屋年久失修,常住人口也越來越少,西關街漸漸不再繁華。

游客在武陵不夜城與山二黃演員合影。通訊員 周明鑫 攝
近年來,我縣將城市更新建設與文旅發展統籌推進,依托古西關街重塑武陵古鎮,打造沉浸式文旅產業集聚街區。在武陵不夜城的建設、運營上,堅持加強文化植入、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促進多元素交會融合,打造多層次游客體驗。

武陵不夜城以“食”為天,招攬了主題餐飲、休閑娛樂、特色小吃、非遺文創、精品零售、特產超市、文化驛站七大經營業態,已吸引一百多家商戶入駐。肯德基、朝天門火鍋城等一線品牌,竹溪蒸盆、竹溪炒飯等本地特色餐飲以及竹溪傳統美食格格、懶豆腐、合渣、甜漿子、油層、芝麻餅等應有盡有。

山二黃表演也是武陵不夜城的一大亮點。山二黃是我縣人民的文化瑰寶,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元旦期間,花燈游街、二黃華彩、萬方樂奏等活動串聯整條街區,生旦凈丑,粉墨登場,戲曲山二黃、武術、曲藝等元素巧妙融合,呈現別具一格的梨園薈萃,讓游客大飽眼福。

同時,武陵不夜城引入現代聲光電技術,依托竹溪河“溪水”打造的燈光水秀劇場,作為國內首個沉浸式水景互動體驗項目,將花式噴泉、霧森激光、全息巨幕、CG影像、多媒體數控等技術組合,呈現出一場頂級水秀。沖天而起的水柱、縱橫交錯的激光,交織出一臺大戲,勾勒出一幅幅美輪美奐的畫面。

“不夜城”帶火竹溪全域旅游
5月1日,襄陽游客顏先生自駕來我縣武陵不夜城游玩,發現縣城賓館家家爆滿,差點找不到住的地方,他感慨道:“前幾年到竹溪縣城,賓館房間好多都是空的,沒想到今年這么火爆。”

“五一”期間,武陵不夜城持續火爆,每天人潮涌動,農家、樂民宿等綜合收入達到3.5億元。帶火夯土小鎮、肖家邊、黃花溝、皇木谷等景點,讓全域旅游線上出圈、線下出彩。

據悉,由于武陵不夜城持續火爆,帶動縣內十多家A級景區以及賓館酒店、特色民宿、餐飲店、農家樂等游客爆滿,竹溪貢茶、貢米、熏豆干、土蜂蜜、黑豬肉等特色農產品銷售火熱。

我縣將堅持文化自信、內容為王,塑造“唯一性”IP,豐富“打卡型”場景,用藝術的形式長久影響人、感染人,讓武陵不夜城成為人們向往的“詩和遠方”。
通訊員 周明鑫/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