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深山別樣綠
——我縣林業發展小記
謝青
竹溪如同一條綠色絲帶鑲嵌在秦楚之關,這里奏響著綠色山水的音符,描繪著綠色田園的美麗,展示著綠色的現代文明。
獨特的綠色理念
綠色理念讓竹溪步入科學發展之路。從2007年起,我縣按照“路邊樟、地邊竹、河邊柳、門前花、地中茶、坡上果、山上林、林中草,沿途巖石爬山虎”的建設目標,在305省道51公里的主動脈上,開始道路、集鎮、村莊、庭院、河灘、山體整體造林綠化。結合新農村建設和綠色家園建設,引導沿線農戶抓好房前屋后綠化、美化。兩年來305省道沿線共栽植各類苗木700萬株,打造了一條樹、竹、花、果、茶合理搭配,相映成輝,常年有花,四季常青的綠色示范走廊。2008年,投資4500多萬元建設具有現代生態園林品位的竹溪公園(廣場),新增綠地面積5萬平方米,配置綠化樹木11萬余株。確立打造“綠色竹溪”發展思路,使城區新建住宅小區全部達到綠化建設標準。全面啟動鄉村綠化廣場建設,建設6個村級廣場,充分體現了城鄉一體化的生態文明和美觀和諧的新農村建設格局。
科學的綠色框架
確立以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城市發展構想,確定以山水為紐帶,融“山、路、城、鄉、水、綠”為一體的總體思路,力爭把竹溪建設成為具有湖北山水特色、環境舒適、景觀優美的鄂西北生態屏障和生態型園林城區。立足于保護城市生態大環境與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所構成的漢江流域綠地系統,實現“三個一體化”:中心城區城市生態系統與周邊地區其它生態系統一體化;城鎮人口生態系統與森林自然生態系統一體化;城市公園游憩系統與郊區風景區和旅游系統一體化。同時,我縣從“城鎮人工生態綠地、南水北調水源區生態綠地、自然保護區生態綠地、百里長廊生態和鄉鎮休閑生態綠地”等五方面構建山水園林城市的生態綠地框架。
繁榮的綠色產業
我縣天然的生態資源和寶貴的綠色資源,形成了清潔、綠色、生態、經濟互動體系。退耕還林“退”出了茶葉綠色產業,2008年全縣茶葉發展到18萬畝,基地規模躍居全省縣市前列,茶葉綜合收入達到2.5億元,農民人均增收800元。天保工程“?!背隽怂姰a業,實現了“人栽樹、樹蓄水、水發電”的良性循環,全縣水電裝機累計達到35萬千瓦,年發電量達到12.98億千瓦時,實現發電收入4.5億元、稅收3987萬元,全縣水電產業的主導地位已經確立,步入全省地方自辦水電大縣行列。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形成了以杜仲、黃柏、香櫞為主的木本藥材基地20多萬畝,年實現綜合收入1.2億元,將建成10萬畝優質紙殼核桃基地和10萬畝優質油茶產業基地,實現興山富民的飛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