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豐溪鎮界梁村農民秦正安在自家發展3畝藥材經濟園。建藥園、壯產業,是我縣發展“區域板塊經濟”的一個縮影。宜藥則藥,以茶則茶,我縣按照區域板塊特色發展產業,趟出了區域經濟發展新路。
我縣通過調查論證,篩選了適宜本地發展的茶葉、水電、藥材、畜牧等支柱產業。在產業發展中,探索出“板塊”模式,即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板塊集中,促使產業凸顯優勢。
宜茶則茶、宜藥則藥,緊扣這一鏈條,全縣茶葉、烤煙、藥材等產業正朝著健康方向發展。茶葉產業是我縣支柱產業,多年來,我縣結合退耕還林政策,在適宜種茶的鄉鎮大面積發展有機茶,實行民營化運作,培育出了以“龍峰”、“梅子貢”為主的品牌,并打入了歐盟市場。如今水坪、縣河等鄉鎮茶葉基地漸成規模,全縣茶葉基地面積已達17萬畝。南部鄉鎮土質適宜種煙,就引導發展烤煙產業,建立了南部煙葉集散地,從而在全縣構建起了“南煙北茶”模式的板塊產業帶。
區域板塊經濟要實現集聚效應。為實現這一目標,我縣按照“產業圍繞資源走,人口圍繞產業走,產業圍繞市場走,建設圍繞人口走”的布局,形成發展集群。305省道縣河至蔣家堰境內六鄉鎮是全縣區域人口密集區,政治、經濟、文化富集區。2006年,縣委、縣政府經過反復論證和調研,決定整合經濟板塊優勢,建設百里長廊。兩年來,我縣圍繞區域特色,大力推進產業建設。目前,以中峰鎮鄧家壩村為主的萬畝貢米基地建設已形成規模;依托蔣家堰鎮生豬發展優勢,建設萬頭生豬基地,并推行小區養殖、“150”等模式,加快生豬產業發展。百里長廊區域內新建木瓜、香椽、蔬菜、貢米等基地3萬多畝,形成了“綠色宜居、產業集中、花香滿園”的經濟產業帶。
區域經濟要向縱深方向發展。2月初,市委書記陳天會在我縣調研時指出,竹溪要在區域經濟發展上實現新的突破,著力實現“發展分區域、區域分產業、產業帶就業、就業帶新村”的格局。我縣按照“產業集聚、布局集中、資源集約”的原則,綜合鄉鎮間地域接近性、資源相似性、產業趨同性等因素,高位規劃區域經濟,總體上劃分為率先發展示范區、特色資源開發區、生態旅游建設區。即以305省道為軸心,發展百里長廊經濟示范區,打造貢米、茶葉等產業;以高山、二高山為主,堅持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培育水電開發、特色產業、礦產能源集群,培植以匯灣、鄂坪、新洲、兵營為主的茶葉板塊基地,以泉溪、豐溪為主的煙葉板塊基地,以泉溪、天寶為主的魔芋、畜禽養殖及山野菜板塊基地,形成特色資源開發區;以十八里長峽自然保護區為核心,輻射帶動向壩、桃源等鄉鎮發展生態旅游。目前正逐項落實領導責任,細化產業發展目標,強化推進措施,確保區域經濟強勢發展。
產業區域連接,板塊布局合理。在產業發展中,我縣分區域確立了茶葉、煙葉、魔芋、中藥材、核桃、蔬菜、畜牧、貢米、水產養殖等產業,適合種煙的向煙區集中,適合種茶的向茶區集中,區域分布更為合理,形成了以匯灣、水坪為主的茶葉產業帶,以桃源、泉溪為主的核桃產業帶,以豐溪、向壩為主的煙葉產業帶,以鄂坪、天寶為主的畜牧業產業帶等區域產業。目前,全縣正捆綁資金、技術,全面實施區域產業經濟,確保農產業、旅游開發業等區域經濟健康發展。(秦祖成)
我縣區域特色經濟高位起跳
時間:2009-06-10 08:51:00
字體:
小
中
大
打印
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