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梁宏文
“中醫院的中藥質量好、療效好,價格也便宜,我寧愿搭上路費也要來這里看病。”新洲鄉患者吳某如是說。像他一樣,許多慕名而來的患者在縣中醫院看上了專家門診,吃上了安全、廉價、有效的中藥,治好了多年的疑難病癥。
六項工作發揮中醫特色
為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縣中醫院發揮中藥簡、便、驗、廉的特色優勢,推廣中醫適宜技術。
該院一是堅持原產地進藥,自己加工炮制,保證中藥藥效質量。二是充實中醫門診,名中醫坐診,在治療心腦血管病、糖尿病、風濕類風濕痛風病、腫瘤、胃腸病、腎病、股骨頭無菌壞死、椎間盤病、耳鼻咽喉病等方面療效較好,患者絡繹不絕。三是門診、病房醫生使用中醫特色療法,堅持辨證施治,以中藥飲片、中藥制劑為主,如中藥治療萎縮性胃炎,頭、手、足三聯運動針法治療腦中風,應用中醫活血、接骨、壯骨三期療法治療骨折、骨癥,“通、調、補、瀉”四步療法治療多囊卵巢綜合癥,芪苓湯配合中藥保留灌腸療法治療慢性盆腔炎,針灸、按摩等傳統療法治療運動神經系統疾病,都別具特色。四是大力開展中醫新技術新項目,如針灸康復科突出中醫特色,推行傳統針刺、艾灸、火罐、按摩推拿,傳統針灸推拿與現代康復醫學相結合;骨傷專科具有濃郁的中醫特色和較強的綜合技術實力,采用中西醫結合、手術、微創手術與非手術并舉的方法,治療各種骨科疾病,縮短病程,最大限度減少了并發癥和后遺癥,并減輕病人經濟負擔;肝膽專科中醫藥優勢明顯,致力于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膽病的研治工作,療效顯著;內科開展了冬病夏治療法;外科開展了圍手術期中藥輔助療法等,為醫院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深受患者青睞。五是強化優質服務,調劑規范化,并開展代煎中藥服務。六是完善內部運行機制,促進中醫特色形成。實施中醫特色目標管理,嚴格規定科室在中醫特色方面的目標責任,并把中醫藥特色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調動了科室重視中醫特色的積極性。為了拓寬中醫藥服務領域,為患者提供更優質服務,醫院先后購置了藥浴熏蒸機、頸腰間歇牽引床、頸椎牽引椅和全自動中藥煎藥包裝機等設備。
適宜技術推廣空間廣闊
“中醫看病到底貴不貴?”在該院,一副中藥才10~30元,7副才100多元錢,一般疾病就基本治愈了。“花最少的錢看好病”是患者最大的愿望,也是中醫院不懈努力的目標。據統計,該院門診中醫藥治療率達到72%,病房中醫藥治療率達到53%,中醫藥參與治療率達到100%。用中醫中藥看病,該院每年節約患者費用達60余萬元。實踐證明,中醫可以做到診斷是現代化的,用藥是天然的,治療是多樣的,觀念是全科的,服務是身邊的,中醫藥簡、便、效、廉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中醫中藥醫療服務具有廣闊空間。
廣大人民群眾主動要求采用適宜技術防治常見病、多發病,進一步提高了中醫藥治療率,降低了醫療成本,節約了醫療資源,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療程短、見效快、少花錢、多治病的優勢,使農民群眾享受到“花錢少、病治好”的實惠。農民張某更是深有體會:“用針灸和牽引交叉治療,這項技術真是好,15天就把我的頸椎病治好了,只花了不到200元。要是住院的話,時間長不說,沒個兩千塊錢下不來。”
發揮全縣中醫藥龍頭作用
該院利用人才、技術、管理和設備優勢,發揮中醫藥在全縣的龍頭和業務指導作用,長期承擔全縣中醫藥進修培訓任務,連續多年舉辦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班,增強了全縣中醫藥的服務功能,緩解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為竹溪縣經濟建設和群眾健康做出了積極貢獻。全縣15個鄉鎮衛生院100余人次中醫業務骨干在該院接受了培訓學習。其培訓內容為臨床常用的中醫適宜技術及臨床示教,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簡易治療方法。具體培訓內容為一般針法、一般灸法、刮痧、拔罐、敷貼、推拿、熏洗、耳診治療頸肩腰腿疼、中風后遺癥、感冒、失眠、痤瘡、牙痛、頭痛、痛經等常見病、多發病。
為了能讓學員更快更好地掌握中醫藥適宜技術,該院組織了針灸推拿科、內科、骨傷科經驗豐富、技術穩健嫻熟的10余名專家進行理論課的講授與技能的培訓,篩選出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項目和常見疾病單驗方,由項目專家確定最佳培訓課件,進行技術解析,重點從推廣開展的角度,培訓講解開展適宜技術推廣的最合適、最有效的方法、步驟,均具有簡便易學、安全有效、適宜推廣、實用性強的特點,體現了中醫適宜技術在基層防治常見病多發病中的優勢和作用。學員們通過理論學習和現場觀摩,基本掌握了數項中醫適宜技術。
專家講解深入淺出,理論與操作相結合,結合基層單位學員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講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