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彭建國
縣交通局在文明創建中,致力于打造文化品牌,取得了明顯的“形象效益”和創建效果,局機關先后榮獲縣級文明單位、最佳文明單位、優秀公務員集體,市級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并被評為十堰市“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理論學習先進單位”、“農村公路建設先進單位”,2008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和“先進基層黨組織”。
“文化握在手上,文明裝在心中;文化奠基文明,文明升華文化,用文明創建帶動文化建設,文化品牌扮靚文明窗口,促進交通行業實現更長時間、更大空間、更高水平的科學發展”是縣交通局多年堅持的工作思路。該局立足地方實際,突出行業特色,大膽探索和實踐交通行業文化建設,建設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行業特色的行業文化,為全縣交通行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用先進文化升華人。2003年創辦的內部文學季刊《交通文化》,按照“繁榮行業文化,展現文明成果,豐富精神生活,提升隊伍素養”的宗旨,面向全國征稿,適時開設了“交通視點”、“法在交通”、“開路先鋒”、“交通論壇”、“黨建在線”、“散文隨筆”、“詩詞歌賦”、“文海鉤沉”、“名家特遞”、“交通老筆”、“路的傳人”、“老年文苑”等數十個欄目。結合不同時期,編輯出版了“公路專號”、“聚焦汶川”、“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民主評議政風行風”、“60年巨變話交通”等十多期專號及有獎征文活動。迄今已編輯出版29期、1500多篇(首)作品、400多萬字及700多幅書畫、攝影作品,作者、讀者群發展到全國十多個省份?!督煌ㄎ幕返某晒撧k,充分發揮了行業文化建設、文明創建傳播媒體、以刊代訓建設文化型交通隊伍的作用,成為我縣交通行業文明創建工作的一個響亮品牌,產生較大的“品牌效應”。
用優秀作品鼓舞人。通過《交通文化》以刊代訓,獎勵創作,倡導公文、新聞、調研、文學一起上。近年來,交通行業業余作者在省級以上報刊公開發表的文學作品達100多篇,其中歌頌竹溪交通人抗擊“非典”、交通局廉政建設的報告文學《好漢歌》、《一路清風舒兩袖》等5篇作品,分獲第三屆、第五屆、第六屆中國世紀大采風金、銀獎;國、省、市、縣各級黨政報刊還先后在顯要版位刊登《巴山深處交通魂》、《營造這方凈土》、《公務員之歌》、《筑路當歌》、《旗幟如火鑄路魂》等通訊;與縣文化館、山二黃劇團聯合創編、演出的小戲《路為媒》,獲2006年“楚天群星獎”優秀劇目獎。第二屆全市交通系統職工文藝匯演中,縣交通局、公路局分別獲得組織獎、優秀節目獎。全市公路職工“跨越山河公路之歌”文藝演出時,縣公路局選送的表演唱《城鄉公路變了樣》獲二等獎;局機關干部每年撰寫調研文章80多篇,30%以上獲獎或被各級刊物、論文集選載,其中《擴張“人才資本”打造現代交通》、《淺談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的現狀和對策》等多篇理論調研文章被《新時期理論與實踐——全國領導干部學習“三個代表”理論文獻》、《中國優秀領導干部論壇》選錄。目前,我縣交通行業文學創作骨干、書畫、攝影人才已發展到20多人,其中8人分別加入省、市、縣各類文學藝術家協會,有2人分別發表文學作品100萬字以上,1人由國家級出版社出版發行文學作品集,5人的書畫作品在省、市、縣獲獎。
文化品牌成就了竹溪交通建設的發展,2009年完成交通基礎建設投資2.56億元,新修通村水泥路514.5公里,創下兩個歷史之最。龍王埡隧道掘進780米,谷竹高速公路拆遷任務已全部完成放。2007年以來,共實施交通建設項目30多個,新建公路1642.6公里,打通省際出口斷頭路5條、縣鄉斷頭路1條,新建橋梁17座;新建二級客運站1個、五級客運站6個、招呼站135個、候車亭75個。完成二級貨運站項目規劃、報批等前期準備工作。截止2009年底,全縣境內公路總里程達到3280公里,大中橋502座。
交通建設的歷史性跨越,大大提升了交通“三個服務”的水平,彰顯了行業文明創建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