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埋忠骨,嶺嶺鑄忠魂,電影里李玉梅用山歌傳遞情報的情節,讓我們想起了當年在鑼鼓洞戰斗中犧牲的先烈們。”近日,龍壩鎮肖家邊村的文化廣場上,看完《大別山的女兒》的老黨員王德才抹著眼淚說道。今年以來,縣委宣傳部聯合縣農村公益電影放映辦,在全縣各鄉鎮持續開展“品悟紅色電影 汲取奮進力量” 主題觀影活動,讓紅色光影照亮鄉村大地。

作為鄂西北革命老區,竹溪的關埡楚長城、縣河鑼鼓洞戰斗遺址、肖家邊村紅三軍竹溪司令部舊址等紅色地標,銘刻著何恐、聶之俊等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此次主題觀影活動精準選取《大別山的女兒》《浴血大別山》《血戰深坑嶺》等7部紅色影片,既有展現大別山革命老區巾幗英雄風采的細膩敘事,也有《百團大戰》這樣再現抗戰史詩的宏大制作,更不乏《尖刀班》《絕地重生》等聚焦基層戰士浴血奮戰的經典作品,形成覆蓋不同群體的觀影矩陣。

在放映現場,一幕幕感人場景引發強烈共鳴。在泉溪鎮,放映員提前搭起銀幕,村民們搬著板凳早早到場,當《浴血大別山》中軍民攜手抗敵的片段出現時,現場掌聲此起彼伏;在城關鎮西關社區,孩子們圍坐觀看《紅星閃亮》,眼中閃爍著對英雄的崇敬,每場放映前,鄉鎮干部還會結合本地抗戰故事開展微型宣講,用“身邊的歷史”拉近群眾與家國記憶的距離,實現“觀影+宣講”的雙重教育效果。
此次活動創新采用“固定放映點+流動放映隊”模式,不僅覆蓋全縣15個鄉鎮的文化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還延伸至偏遠山村和田間地頭。截至目前,已累計放映紅色電影500余場,覆蓋群眾超3萬人次,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載體。(劉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