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縣委編辦緊扣機構編制主責主業,以監督檢查為抓手,著力構建“事前預防、事中監管、事后問效”的全鏈條監督體系,推動機構編制管理向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邁進,為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堅實保障。

事前預防筑屏障,源頭把控防風險。堅持預防為先、關口前移,從源頭上筑牢機構編制風險防線。將《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及配套法規納入縣委編委會議、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和干部培訓必學內容,切實增強“編制就是法制”的思想自覺。建立機構編制事項“雙前置”溝通審核機制,確保事項源頭合規、科學可行。發揮實名制管理系統基礎性作用,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機構編制資源配置、人員結構等實施動態監測與趨勢研判,實現風險早發現、早干預。
事中監管提質效,精準發力強監督。突出過程管控,創新監督方式,推動監督檢查常態化、精準化。構建“單位自查+專項督查+隨機抽查”三位一體監督模式,實現全過程、多維度覆蓋。單位自查責任,形成自查報告;聚焦黨政機構改革部門職責銜接、機構整合運行等關鍵環節,開展靶向監督;強化隨機抽查威懾,結合“雙隨機、一公開”機制,隨機核查部門“三定”規定執行與實名制管理情況,形成問題清單,點對點督促整改。推進部門聯合監管,構建“信息互通、結果互認、問題共治”的監督格局。

(在龍壩鎮開展機構編制實地核查)
事后問效抓落實,閉環管理促規范。做實監督“后半篇文章”,強化結果運用,形成管理閉環。根據監督結果推進機構整合和編制調劑,對林業、農業、財政等部門所屬事業單位優化整合,跨部門調劑至教育、醫療等急需領域,切實提升編制資源使用效益。(余炳麗 趙曉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