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生活網消息:今年以來,十堰市竹溪縣嚴格落實“干部素質提升年”要求,以“六大行動”為抓手,狠抓干部能力作風建設,構建起以學習強根基、以磨礪強素質、以考評強擔當的“三維驅動”工作體系,為推進“一城四地”建設、服務湖北加快建成支點提供有力支撐。
以學習強根基筑牢能力提升“壓艙石”
“以前對于自己‘該干什么’‘應該怎么干’常常一頭霧水。經過這次培訓,今后對做好游客服務工作更有底氣了……”7月1日,竹溪縣2025年旅游講解專題培訓會召開,該縣各景區講解員、跟車解說員及青年志愿者骨干參加培訓。談及培訓收獲,一名志愿者如是說。
此次培訓創新采用“理論筑基+實戰淬煉”雙軌模式,圍繞政務接待規范、禮儀形象塑造、講解感染力提升三大核心模塊展開深度教學,系統傳授講解技巧與服務規范,著重強調專業能力與嚴謹作風在文旅服務中的重要性。參訓學員專注聆聽、積極互動,圍繞“如何用語言傳遞文化溫度”“怎樣通過細節展現專業素養與職業風范”等問題深入探討,汲取知識養分。
今年以來,竹溪縣堅持以學為先,精準施訓,夯實全縣黨員干部理論根基與業務素養。
堅持以理論武裝鑄魂,充分發揮縣委黨校陣地作用,開設主體班4期,累計培訓干部247人;舉辦全縣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主任)和“兩委”干部培訓班6期,累計培訓283人。各鄉鎮、縣直單位依托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舉辦“干部講堂”170余場次,推動廣大黨員干部真正將黨的創新理論植入靈魂、深入骨髓、融入血脈。
堅持以專業賦能筑基,建立“前線專班對接、省內專班跟進、縣內部門保障”的赴省赴京爭取項目資金工作機制。36個部門、15個鄉鎮組建工作專班赴省赴京對接,達成支持意向103個,爭取落地項目18個。舉辦“以節點之為服務支點建設‘強縣講壇’”4期,培訓干部2000余人;舉辦數字經濟與智能 AI、項目謀劃包裝與招商引資等專題培訓班14期,培訓干部1700余人。創辦“武陵組工”寫作營,組織251名干部常態化開展信息培訓、寫作調研等活動。聯合北京林業大學,以“政策解讀+基地實訓+技術示范”模式,開設林下經濟產業人才專題培訓班,累計培訓干部57人。
以磨礪強素質鍛造干事創業“生力軍”
“政策資金到位了,項目推進更有底氣!”6月12日,竹溪縣城關鎮廖家河村農文旅融合項目現場,武陵精釀啤酒廠二期建設如火如荼,城關鎮相關負責人滿臉欣喜地說。
這個總投資4400萬元的項目,是竹溪縣城關鎮干部通過精準對接政策、創新資金拼盤模式取得的豐碩成果。
今年以來,竹溪縣以項目建設為主戰場,創新實施“三練”行動(練政策轉化之功、練項目攻堅之能、練作風為民之心),推動干部在一線實戰中淬煉成尖兵。
實施“立體培養”基礎工程,打造干事創業“生力軍”。落實全市“三百三跨”工作安排,竹溪縣首批38名黨員干部實現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交流任職。
實施“四個一批”培養計劃,選派27名年輕干部到縣直綜合部門和重點工作專班學習鍛煉。有針對性選派44名干部到招商、巡察等重點工作、項目一線提能力、強本領,組織300余名干部到先進地區跟班學習、調研實訓,引導干部進一步開拓視野、更新理念、提升思維。
持續開展黨政干部解放思想“江浙閩粵行”活動,圍繞“創一流、爭第一、干唯一”,抬升發展標桿,明確全年爭創市級以上創新創優項目、典型案例等工作品牌203項。在全省首創行政審批超時默認制,拓展形成156項固化清單。深化“局長進大廳”活動,29家單位主要負責人“坐窗口”,推動辦事流程壓減70%以上。竹溪縣黨員干部常態化開展“解難題、穩增長、促發展”和“四個走一走”活動,累計辦理1100余件民生實事。
以激勵強擔當激活擔當作為“動力源”
“我先后在蔣家堰鎮、縣委宣傳部、縣績效辦、縣應急管理局等部門工作,深知每一段工作經歷都離不開組織的培養,更離不開群眾的支持,堅持群眾路線,做好群眾思想工作是干好一切工作的法寶?!敝裣h城關鎮黨委書記柏元軍感受頗深。
干部成長,既要自身努力,也離不開組織培養。竹溪縣注重從事業發展需要和干部成長規律出發優化路徑,抓好干部遞進培養,有計劃地把年輕干部放到改革一線、基層一線、艱苦吃勁崗位上鍛煉歷練。
竹溪縣完善干部“選育管用”機制鏈條,集聚擔當作為的“動力源”。深化拓展“走鄉鎮、訪基層、聽心聲”活動內涵,通過“走訪+座談+督導+考察”的模式,精準掌握基層動態,嚴肅整治“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對政治能力不過硬、理想信念不堅定、斗爭精神不足、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強的干部堅決予以調整。
運用“一談兩察五看”工作法,完善一線考察識別干部工作舉措。健全“序談察看研”知事識人體系,動態記錄干部政治表現、工作實績,樹立“能者上、庸者下”的鮮明導向。截至6月底,全縣共提拔重用干部50人,落實職級和職員晉升139人。
沉心學習提能力,堅定信心促發展。今年以來,竹溪縣深入實施年輕干部墩苗工程,確保真正把“好苗子”選出來,著力培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隊伍,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和智力支撐。(張吉權 羅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