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竹溪縣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涵養區,綠色是最亮眼的生態底色。竹溪耕地少、林地多,發展林下經濟,既能擦亮“綠水青山”金字招牌,又能加快“金山銀山”成果轉化。近年來,全縣以“產業發展提質”為首,錨定“林業經濟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目標任務,積極在“茶、藥、漆、竹、特、養”六篇文章上下功夫,合理利用430萬畝林地資源,不斷探索“林業+”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生態美”與“百姓富”的雙向奔赴發展之路。即日起,縣融媒體中心推出專欄【林下走出“兩山”路】,展示全縣各地以綠色動能助力鄉村振興、帶農增收致富的生動實踐。敬請關注。

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郭元江 報道:仲夏時節,蟬鳴如詩。國有標湖林場的林海間綠意盎然2500個蜜蜂養殖箱架設在林間,為這片寂靜而廣袤的森林增添了別樣的生機。



杜仲、黃柏等木本藥材與柴胡、金絲皇菊等草本藥材交織生長,8個月的漫長花期為蜜蜂提供了天然“蜜源庫”這些富含微量元素的蜂蜜不僅頗受消費者歡迎也讓當地群眾的錢袋子漸漸鼓了起來。

作為全縣首個省辦國有林場4526.8公頃的林海中,藏著植被豐富、土壤富硒、水質富鍶的生態密碼。

近年來,在湖北偏頭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指導管理下,標湖林場扛起全省國有林場自主利用試點的重任,積極響應“林下經濟百億產業”號召,把林下空間變成“聚寶盆”。林間雞群啄食蟲草,溪畔蜂箱采擷百花,泉邊魚池活水潺潺,林禽、林蜂、林漁等產業模式讓綠色家底煥發新生機。

△標湖林場偏頭山村護林員 關漢國
密林深處的瓦房河村,8000平方米的泉水魚養殖基地別有洞天。引自海拔1200米的山泉水恒溫流淌,穩定的pH值為50萬尾娃娃魚、泉魚、鱸魚打造了仿野生家園。“山泉水養魚,既經濟又環保真正實現‘用水不耗水’。”林場負責人的話語中透著自豪,這份生態智慧讓每滴水都發揮著最大價值。


為讓林下產業行穩致遠,偏頭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依托標湖林場構建起科學的收益體系。林下雞、蜂蜜當年投入即可見效是看得見的“短平快”,泉水魚兩年形成穩定產出穩穩托住中期收益,加上林木、藥材的長期積淀長中短結合的布局讓“綠色銀行”持續增值。


如今,2.6萬只生態雞預計帶來260萬元產值、2500箱蜜蜂將產出12.5噸蜂蜜、泉魚基地50噸商品冷水魚將創造1200萬元產值。這些數字背后是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生動實踐。

△偏頭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旅游事務科科長 曾翔
記者手記
從“守著綠水青山盼增收”到“靠著綠水青山賺金山”,偏頭山標湖林場的蛻變印證著一個真理。守護生態就是守護未來,發展生態就是創造財富。當林海間的雞鳴、蜂鳴水聲交織成幸福樂章,這片土地正書寫著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和諧共生的新時代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