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內地民眾在香港、澳門大量購買進口嬰幼兒奶粉,造成香港、澳門一度出現奶粉供應緊張的狀況;此后,又有媒體報道在內地有不法企業,將皮革下腳料溶解后制成蛋白粉混到牛奶里,提高牛奶的蛋白含量;一時間,國產奶粉和整個乳制品行業再次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那么,我國的乳制品行業現在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況,消費者到底能不能放心地購買國產奶粉呢?《每周質量報告》2月27日播出《國產奶粉的“危”與“機”》,以下為節目實錄:
【演播室】
共同打造高質量的生活,歡迎收看《每周質量報告》。2月20日,我們欄目播出了《聚焦車險霸王合同》,關注了車損險合同中“按責任賠付”的相關條款,根據江蘇、重慶、北京等地法院的判決結果,“按責任賠付”的條款屬于無效條款,但是就是這樣的無效條款卻依然堂而皇之地存在于絕大多數保險公司的車損險合同當中。節目播出之后,中消協、北京市律師協會等相關組織都認為“按責任賠付”的條款減輕了保險人的義務,加重了被保險人的責任,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因此呼吁保監會廢除這一條款,我們也將繼續關注。來看今天的記者調查,最近一段時間,內地民眾在香港、澳門大量購買進口嬰幼兒奶粉,造成香港、澳門一度出現奶粉供應緊張的狀況;此后,又有媒體報道在內地有不法企業,將皮革下腳料溶解后制成蛋白粉混到牛奶里,提高牛奶的蛋白含量;一時間,國產奶粉和整個乳制品行業再次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那么,我國的乳制品行業現在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況,消費者到底能不能放心地購買國產奶粉呢?
【正文】
春節前后,內地民眾在香港大量購買嬰幼兒奶粉,使得香港一度出現奶粉供應緊張的局面,其中一種嬰幼兒奶粉甚至斷貨超過一個星期。此后,澳門也出現了內地民眾大量購買嬰幼兒奶粉,導致澳門市場也出現了奶粉短缺的狀況。
內地游客在港澳地區大量購買奶粉,致使當地奶粉供應緊張的情況經過媒體報道,引起了公眾的普遍關注。就在這時,又有媒體報道,國內的一些不法企業,將一種名為“皮革水解蛋白粉”的物質,混到牛奶里,提高牛奶的蛋白質含量;報道稱,這種所謂的“皮革水解蛋白粉”就是利用皮革下腳料甚至動物毛發等物質,經水解生成的一種粉狀物,因其蛋白質含量較高,添加在乳制品中可以提高乳制品中蛋白質含量。
消息一出,公眾對國產奶粉質量的關注度隨即大幅提升,國產乳制品的質量問題再次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針對所謂“皮革奶”的消息,國家質檢總局和農業部等相關部門立刻展開了調查,經過調查相關部門發現,部分媒體報道的所謂“皮革奶”事件,并不是新近發生的事件,相關部門最近一次在牛奶中檢測出“皮革水解蛋白粉”還要追溯到2009年,在2009年3月18日,浙江省質監局檢出晨園乳業生產的多批次牛奶中,含有“皮革水解蛋白粉”,這家企業隨即被執法部門查封。
而農業部門也表示,在2010年的牛奶檢查當中,并沒有發現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粉”的現象。
【同期】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主任王俊勛
那么在去年整個一年的過程中,農業部依法開展了生鮮乳質量安全的專項監測,那么在監測了7400多個樣品當中,包括生產環節、奶站收購環節和運輸環節的樣品,那么結果顯示呢,就是說生鮮乳中的三聚氰胺含量全部符合國家規定的臨時管理值的范圍之內,也沒有發現皮革水解蛋白、堿類等違禁物質。
【正文】
雖然按照監管部門的說法,2010年并沒有發現所謂的“皮革奶”,但是經過調查記者發現,目前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明顯不足。
記者在北京市對一些嬰幼兒奶粉銷售比較集中的超市和母嬰用品專賣店進行了調查,我們對購買嬰幼兒奶粉的消費者進行了采訪,結果接近7成的被采訪者都表示不會選擇國產品牌的奶粉。由于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不足,導致大部分超市和專賣店中,進口奶粉的銷量都明顯好于國產奶粉。
【同期】北京某母嬰用品專賣店店長李童
國內和進口的加起來一共30多個品牌,現在銷售等于是進口奶粉占到7成左右,國產奶粉占到3成左右。
【正文】
從全國統計數字來看,2010年國產嬰幼兒奶粉的產量也出現了明顯下降。
【同期】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
我們2010年國內嬰兒配方奶粉這個產量是下降的,過去我們都是增加的,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去年是下降的,我估計下降量應該在百分之十二、十三。
【正文】
據統計,2010年我國嬰幼兒奶粉的供應量達到56萬噸左右,其中國外品牌嬰幼兒奶粉的提供量已經接近半數,上升明顯。
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產量和市場份額的下降,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消費者對國產奶粉質量安全的不信任,而導致消費者信心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近年來接連出現的國產奶粉質量安全事件。
2004年阜陽奶粉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使得整個國產乳制品行業的質量安全形象大打折扣,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的信任度也就自然隨之大幅下降。
【演播室】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經歷了阜陽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一系列乳制品質量安全風波之后的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質量安全信心不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必須看到,這些質量安全事件打擊的不僅僅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的信心,長此以往將給我國的乳制品行業帶來災難性的影響,甚至是滅頂之災。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監管部門和生產企業采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的推行又取得了怎樣的效果呢?
【正文】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監管部門也開始著手研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監管體系,加大對乳制品行業尤其是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的監管力度。
而構建完善監管體系的基石就是標準的設立和執行,因此,從三鹿奶粉事件之后,乳制品國家標準的修改就成了當務之急。
【同期】衛生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與衛生監督局副局長陳銳
那么我們一共發布了68項新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有17項產品標準、2項生產規范和49項的檢驗方法標準,那么這些標準的出臺,對于我們乳制品監管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正文】
201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嚴把生產準入關,加大非法生產經營乳品行為的打擊力度。隨即,國家質檢總局出臺了《乳制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與《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要求所有乳品企業重新申請生產許可證,沒有按期領到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將被責令退出市場。
【同期】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司副司長嵇超
一個是要求生產企業,具有關鍵控制,就是全過程關鍵分析與控制管理,就是通常所說的HACCP控制與管理。還有一個我們要求地方企業,它具有原料驗收和成品出廠批批檢驗,同時必須具備自己檢驗產品的能力,我們這個監管部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