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訊《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頒布一周年即將到來之際,省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省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榮華向媒體通報了一年來規劃實施情況、示范區建設進展,以及下一步工作的重點考慮。據介紹,目前示范區的品牌價值開始顯現,承接產業轉移的步伐明顯加快,達到了起好步、開好局的預期目標,較圓滿地完成了“一年打基礎”的各項工作任務。就主要成效,劉榮華表示有四個“充分顯現”。
示范區的國家戰略地位充分顯現
劉榮華表示,在政府層面,國家各部委真正把示范區作為統籌區域發展、促進中部崛起、推動東中西聯動發展的重大舉措,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縱深推進的重大平臺,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政策上全力支持,彰顯了示范區建設的戰略性。
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民政部、財政部、人社部、國土部、住建部、交通運輸部、鐵道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國務院法制辦、國家外專局、中國銀監會、國家開發銀行等,先后與我省簽署17項合作框架協議、備忘錄,出臺一批專項支持政策,環保部與我省合作共建協議也將于近期簽署。
在市場層面,國際國內企業普遍認為,這個示范區建設是國家實現產業布局戰略性調整的重要舉措,從而對示范區建設表現出極大的關注,前來考察投資、洽談項目的大企業大集團絡繹不絕,越來越多的中央企業、國內知名民營企業紛紛來示范區投資發展。
對長三角地區合作發展的推動作用充分顯現
劉榮華介紹說,實施示范區規劃,是安徽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的重要舉措,示范區規劃也對長三角地區參與和支持建設提出了要求。在我們與長三角地區的溝通銜接中,上海、江蘇、浙江一市兩省對實施這個規劃的重大意義認識到位,對共同推進示范區建設表現出巨大的熱情和強烈的責任,既有積極的態度,也有務實的舉措。目前,合肥、馬鞍山已成為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成員。去年12月20日,在上海召開的長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領導座談會上,明確了聯動實施長三角規劃與皖江示范區規劃的機制,確定了合力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等重大事項,進一步強化了長三角合作發展的共識和舉措。長三角10個重點合作專題我省已全部參加,并把共同推進產業轉移列入“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重要議題,增設“產業轉移組”,明確由我省牽頭。
去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在馬鞍山市主持召開共同推進示范區建設工作座談會,國家有關部委、上海、江蘇、浙江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會上,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簽署了共同推進示范區建設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承接產業轉移的搶灘效應充分顯現
據介紹,1-11月,示范區引進省外到位資金4011.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40.1億美元,分別增長57.5%、23.3%,占全省的73.5%和76.3%;新批內外資項目8630個,其中新批省外境內項目6180個,同比增長16.8%。10億元以上、50億元以上乃至100億元以上的大項目不斷增多。
劉榮華表示,長三角地區作為我省引進資金主要來源地的地位進一步凸顯。前11個月,長三角地區企業來我省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12214個,總投資額14170.1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147.8億元,增長48.7%,占全省1000萬元以上項目實際到位資金的57.7%。
對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助推效應充分顯現
一組數據顯示:2010年前三季度,示范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39.8億元,增長16.1%,增幅高于全省1.4個百分點,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達69.2%。2010年前11個月,示范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382.3億元,增長2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51.6億元,增長19.4%;全部財政收入1171.9億元,增長28.1%;固定資產投資7845.1億元,增長34.3%。
劉榮華分析說,在承接產業轉移的帶動下,在示范區品牌效應的助推下,皖江城市帶經濟發展更具活力、潛力和動力,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引擎效應更趨明顯。(趙虎川夏勝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