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日報)文/黎貴英喻泉源周明鑫圖/吳曉巍顏義眾趙有志報道:7月16日19時至19日7時,竹溪縣遭遇強降雨,平均降水量達134.8毫米,是該縣自1957年有氣象資料記錄以來最強的一次降雨。頃刻間,全縣15個鄉鎮、9個農林場、196個村的14.5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4億元。
災情發生后,市委書記陳天會,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周霽多次打電話給竹溪縣委書記余春存,聽取災情匯報,要求縣委、縣政府全力做好抗洪救災工作,要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竹溪縣委、縣政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部署抗災救災工作。
在災情發生的第一時間里,竹溪縣委書記余春存緊急召開防汛領導小組會議,對防汛抗災工作進行部署。他多次帶隊深入到鄂坪電站等重點部位現場指揮救災。
因公出差的縣長余世明在知悉災情后,立即趕回竹溪,冒著大雨奔赴抗災救災一線指揮搶險救災。縣“四大家”領導也紛紛深入一線,分兵把口,靠前指揮抗洪搶險。各級各部門和各相關責任單位迅速進入實戰狀態,檢查督導各項救災措施的落實。
在縣委、縣政府領導的有力指揮下,全縣嚴格落實領導負責制,確保抗洪不留死角。武警官兵、公安消防和縣直8個系統工委及民兵應急分隊組成的搶險突擊隊,分片包干抗災自救。各鄉鎮黨委書記及村干部堅守崗位,加強河流、水庫、堤壩等重點部位巡查,及時轉移安置災民17300多人,營救被困群眾30多人,創造了“不垮一堤一壩,不死不傷一人”的抗洪救災奇跡。
當前,竹溪縣正在積極進行災后重建工作。在解決受災群眾生活困難,確保災民有房住、有衣穿、有飯吃、有病能醫治的同時,組織廣大干部群眾恢復基礎設施,積極開展生產自救。目前,供電、通信、供水、交通已全部恢復正常,各地補種擴種秋季作物已經展開,力求主糧損失雜糧補,農業損失工業補,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力爭當年損失當年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