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風勁吹春滿園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沐浴改革開放春風,竹溪縣委、縣政府高揚教育優先發展大旗,認真落實黨和國家推行公平教育的戰略思想,堅持“揚長補短,全面發展”的興教思路,在揚“普九”之長的同時,大力實施“五遷”工程,成功彌補了教育發展“短腿”,使竹溪教育由“普九”一枝獨秀闊步邁入了基礎教育、高中教育、幼兒教育、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等五類教育均衡全面發展的歷史新階段。
風清氣正,激流揚帆。在縣四大家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全縣廣大教育工作者努力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創造性地在全縣教育系統推行了“五三”管理模式,規范了行業管理,理順了隊伍情緒,其成功經驗被市政府、市教育局發文向全市推介,《十堰日報》專題采訪,并以《貧困縣教育改革的成功實踐》為題于8月27日在《十堰日報》頭版頭條作了大篇幅報道。省市領導高度評價竹溪教育:建設大發展、質量大提高、隊伍大穩定。





五年“五遷”建設大發展
2005年以來,竹溪縣立足新起點確立了“揚長補短,全面發展”的教育發展思路,即揚“普九”之長,補齊其他幾類教育之短,大力實施縣一中、幼兒園、特校、縣職教中心、潘口電站竹溪淹沒區學校遷建。同時,搶抓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機遇,認真組織實施“校安工程”、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和農村寄宿制學校改造工程等。以“五遷”為主的一系列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從根本上彌補了全縣教育門類不足,優化了教育結構,提高了教育服務功能,使竹溪教育邁入了全面協調發展的歷史新階段。
●縣一中遷建。2006年動工,占地110畝,總投資7000多萬元,2008年秋建成投入使用。
●機關幼兒園遷建。2006年啟動,2008年初建成市級一流的日托式示范性幼兒園。
●特校遷建。2005年自籌資金新建,當年特教恢復招生。
●縣職教中心遷建。2008年啟動,現已基本建成,即將投入使用。
●潘口電站竹溪淹沒區學校遷建。2008年啟動,涵蓋潘口電站竹溪淹沒區3個鄉鎮13所中小學校,該工程目前已基本竣工,新校園將陸續投入使用。
●同時,全縣大力實施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和農村寄宿制學校改造工程等,近三年來,共消除D級危房2萬多平方米,新建、改擴建校舍3497平方米,100余所學校建起了標準化食堂。今年,又啟動了教師周轉房建設工程。
創先爭優質量大提高
近幾年來,竹溪教育堅持以質量求生存,扎實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大力推行教學副校長例會制、教學管理“兩包一蹲點”制、推門聽課制等制度;積極開展師德培訓、十大師德標兵評選,開展“修師德·鑄師魂”主題征文活動等,倡導教師立德樹人,為人師表;開展閱讀教學研討、生本教育研究、觀摩課展示、專題講座、教學論壇、“四優”競賽、課堂教學技能大賽等活動,努力搭建教師成長平臺。全縣中小學“理念引領方向,競爭促進高效,創優打造名師,科研鑄就名校”的氛圍逐漸形成,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批名校脫穎而出。2004年,縣實驗中學被省廳評為“全省中小學50強學校”;2006年,縣教師進修學校被教育部評為“示范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2010年,縣一中通過省辦學水平綜合督導評估初評。
●教育科研成績顯著。近幾年來,全縣有130名中青年教師通過參加培訓學習成長為學科帶頭人;20多人先后在省、市優質課競賽中獲獎;立項“十二五”市級規劃重點教科研課題8個;結題“十一五”重點課題7個;1500余篇教科研論文在省市獲獎。
●中高考成績連年攀升。2008年高考,竹溪縣綜合排名躍居全市第三,市教育局向縣委、縣政府頒發了喜報;連續三年,縣一中高考綜合排名均居十堰地區南三縣第一;今年高考,一本上線人數又比上年增長28.3%,本科上線率達70%。中考成績穩中有升,2009年,低分率在十堰六縣市中最小。今年4月份,在竹溪縣召開的全市均衡提高教學質量研討會上,市教育局對竹溪縣在均衡提高教學質量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給予了充分肯定。
●素質教育取得標志性成果。在去年由中華文學基金會舉辦的“金葉杯‘我愛這土地’——獻給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主題征文比賽”中,竹溪8名學生獲獎,其中1人獲特等獎。在今年“全省中小學教師普通話比賽”十堰賽區選拔賽中,取得了團體總分第一的好成績,其中3名教師還代表十堰市參加了省決賽,為十堰爭得榮譽。
( 責任編輯:admin 新聞報料:27298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