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關古街喚起一份心靈的感動
●山泉
或許是生活的忙碌沉重了心情,或許是喧囂的塵世擾亂了心緒,身住溪城,近在咫尺卻很少光顧西關古街。平時穿行于縣城間,習慣沉醉于道路寬直、高樓林立、商鋪繁華的城市中,很少目睹西關古街的風姿。西關街在人們的遺忘和彷徨中更加一天天地蒼老,歲月風塵,不經意間,它已經600余歲了。
在朋友的指點下,有了想一探西關古街的想法。忙完手中的瑣事,終于在一個周末的下午來到了西關古街。
真正身臨其中,才深深地感受到,沉靜的古街背后,那份睿智深刻的韻味和溪城文化深厚的底蘊。
穿行于歷史與現實之間,品味古街的內涵與厚重;徘徊在古老而滄桑的西關街,漫步在這條沒有圍墻的“歷史博物館”,不遠的路程,卻讓我仿佛走進了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那一寺一館,一街一巷,一磚一石,似乎都在訴說著一段蕩氣回腸的歷史。一股莫名的感動,悄然涌上心頭。原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西關,溫婉的名字,注定是精致而嫻雅的,是值得珍藏和憐惜的。品味西關古街,一個充滿文化張力的名詞。這里曾是竹溪歷史上繁華的街市,一直以來,街兩邊商鋪貨棧鱗次櫛比,手工作坊、百貨日雜、古玩瓷器、理發修表、縫紉小吃等店鋪對面相望,一派繁榮景象。為便于商務交流,當時不少省份的會館都建在此街上,如今,有的會館原貌已經消失在滄海桑田的巨變中,歷史的季風拂平了所有的溝壑。熙熙攘攘、深沉雅靜的街市,呈現出小城樸實祥和的生活姿態。隱居深巷中的西寺廟,無聲中透出佛靈的威懾力,它是繁囂俗塵中的一片禪蔭,一方凈土,日久天長地蘊積了沁脾沉香和人情百味。
走在西關古街上,不必去考證它的歷史,也不必去聽老人們的講述,更也不必去傾聽古老天井的訴說。只要細細觀望那腐蝕得不完整的舊墻、撫摸那殘磚斷瓦,你就會看到和體會到:西關街真的老了。
古街深遂而悠長。土木屋、泥瓦片點綴在古街的兩側,老式建筑托起街巷不同尋常的小城風格。鳥瞰西關街,悠長悠長的街巷,鱗次櫛比的瓦房屋,還有那幽暗泛綠的天井和那雕鑿精巧的窗欞,在風雨中訴說著歷史的悠遠和歲月的滄桑。在歷史的輪回中,西關街依然古樸而神奇,只是居住在這條街上的人們,思維方式、生活態度在發生著變化,他們隨著時代的節拍感受著新鮮事物的洗禮,經受著生活的種種考驗,在歷史與現實間跋涉、奮進。
西關古街,像一位沉默寡言的老人,靜靜地躲在那兒,任憑人們自由觀賞和評說。老人身體的每一處,都積淀著歷史的智慧和理性,飽含著冷靜與深思,好像在向人們訴說著那過去的歲月……
西關古街,既溶入于瑣碎細膩,又突出了整體的雄渾。街兩旁的舊式宅房錯落有致,風格獨特,以“五重連三四天井”和“三重連四五天井”的民居為主,其木門土墻下有光滑發黑的石墩、細致精巧的木墩,可以帶你進入深沉悠遠的昔日,心中籠罩了肅然的歷史感。吞吐歲月的古墻,目睹興衰的宅院,如果讓他們開口,總能講出一肚子的歷史。
正是這條街,這樣的院落,濃縮了竹溪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曾經匯聚了竹溪商界出類拔萃的智慧。
如今,西關古街與鄂陜大道、防洪大堤、新城大廈相襯,使靈動多情的溪城多了一份古老和神奇,多了一份滄桑和迷離,多了一份渾厚和深沉。
其實,作為一個地域、一個發展中的城市,如果沒有渾厚古老的歷史風貌,那么這個地域抑或這個城市是沒有靈氣的。西關古街就是點綴溪城、襯托溪城的參照物,它在歷史的演變中反襯出古樸的美和濃郁的時代氣息。
此時,我不禁擔心起這些扣人心弦的西關古街的歸宿。它們濃縮了歷史的精華,是竹溪在某個時代的文化象征。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浪潮席卷大地,文化古跡頻頻告危,許多具有人文價值的古建筑等歷史文化遺產,蒙受了嚴重的破壞。還有許多古跡,因年久失修,缺乏保護,瀕臨覆滅。
今天,我們在享受著現代文明之時,卻與歷史的傳承、文明的銜接、人文的傳統漸行漸遠,現在,我們是否應該為西關古街的未來做些什么?
時光轉換,在歲月的變幻中,西關街開始被有識之士們所關注。他們在西關街這塊泛老的歷史之地描繪著藍圖,耕耘著夢想,編織著希冀,保護和建設西關古街,促進溪城繁榮發展,使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完美結合,讓溪城人沐浴和諧之光。
滄桑而古老的西關街,你為現代文明的竹溪城裝扮了厚重而又深遂的歷史風情。




沉醉竹溪西關老街
莊文勤
你很美,似夢一樣,長久以來,以一個古典女子的形象,披著輕紗,籠著薄霧,入駐在我心里。一條老街,就使天下的街道遜色三分,那是怎樣的一條街道呢?民居青磚檁櫞黑瓦,款式基本一致,沿街兩邊商鋪貨棧櫛次鱗枇,手工作坊對面相望。百貨日雜、字畫裝裱,古玩瓷器,打鐵冶銅,鑄銀澆錫,釘碗補鍋,理發修鐘,縫紉洗滌等店鋪應有盡有。徘徊在西關老街,總覺得每一塊墻磚上的印記都是我書寫關于老街文字的硯臺,總也有添不干的墨汁,讓我把對老街多年的暗戀,落筆成章。
古人乘馬車在老街上穿行,而我從遙遠的城市乘車而來,不為別的,似乎只為你而來。老街彎曲深長,你的衣袂不知何時就悄悄挽住了我的視線。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