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鄭開陽柏尚東賀文超
5日,城關鎮燒田壩村拆遷戶華宗和看著被拆的房屋堅毅地說:“建設高速公路,我們盼了幾十年,搬遷支持修路,我很樂意,我是第一個簽訂拆遷協議的。因沿著線路拆房,我的房屋又是全村最后被拆的。”至此,城關鎮因建設谷竹高速公路涉及的31戶拆遷戶的房屋全部被拆除。
谷竹高速公路途經城關鎮3.08公里,涉及到3個村,需拆遷31戶。然而,拆遷是谷竹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中的難點所在。城關鎮從強化政策宣傳入手,著力營造服務谷竹高速公路建設的濃厚氛圍。該鎮懸掛橫幅15條,在各村刷寫宣傳標語口號120條,給沿線群眾印發《致谷竹高速公路城關段沿線群眾的一封信》350封。縣直包保單位與鎮村干部走村入戶,宣傳高速公路修建的重大意義,耐心細致的給拆遷戶講解相關政策。縣指揮部駐城關鎮督導員陳永江、移民局抽調干部陳海洋、殘聯抽調干部候太清,自拆遷工作開展以來,積極配合鎮村干部,每天奮戰在征地拆遷工作一線,給群眾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講解安置補償政策,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與鎮領導共同研究解決,并幫群眾簽協議、搬運家具。燒田村五組村民華先新老人了解到拆遷安置、補償標準等一系列政策后,拉著干部的手深情地說:“各級領導到戶宣傳拆遷安置政策,我很感動,補償政策我們也都明白了,高速公路惠及全縣人民,雖然房屋拆遷對我們確實有損失,但是我和我的四個兒子服從大局,我負責我們家五戶一定在政府規定時間內率先響應號召搬遷,絕不給政府出難題。”
參與征地拆遷工作的全體干部,充分發揚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樹立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燒田村在城關段拆遷安置中線路最長,拆遷戶最多,任務最重,村黨支部書記李煥勤并沒有被眼前的艱巨任務嚇倒。他每天起早貪黑,挨家挨戶的做工作,個別拆遷戶在知道李書記的妻子不久前中風癱瘓,臥床不起,而他還奮戰在拆遷安置工作一線時,不禁為之動容。一樁樁、一件件疑難問題擺在李煥勤面前,來一件解決一件,件件打動拆遷戶的心,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感動了所有人,那些曾經不理解的拆遷戶不僅及時簽了協議,還帶動其他拆遷戶搬遷到過渡房。
群眾利益大于天。在征地拆遷過程中,城關鎮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堅持“依法辦事,和諧拆遷”,為征地拆遷工作提供重要保證。嚴格落實補償安置政策。全鎮征地拆遷補償方案嚴格按照省里的標準要求實施。要求沿線各村和有關部門務必堅持“三個一”,即“一個政策”,以《谷竹高速公路竹溪縣城關鎮征地拆遷工作實施方案》為準繩組織實施;“一個標準”,從征地拆遷開始嚴格按照縣里制定的標準運作,不開口子、不徇私情;“一個口徑”,不論征地拆遷找到誰,都按政策、標準解釋,避免鉆空子。對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和弱勢群體的征地拆遷安置問題,做實、做細,確保征地拆遷安全、穩定、有序進行。
大裕溝村有9戶拆遷戶因為找不到建房地點不愿簽訂拆遷協議,村黨支部書記陳平華、村委會副主任劉安澤在忙于潘口電站移民安置的同時,把高速公路拆遷安置作為重中之重,日夜兼程,想為拆遷戶之所想,急為拆遷戶之所急,保證了拆遷安置工作的順利實施。村委會副主任劉安澤主動幫助拆遷戶尋找安置點,經過苦口婆心、耐心細致地工作,終于將一組陳家灣的7戶4.8畝土地征用,用于9戶拆遷戶的集中安置點。目前,土地已經平整,房屋建設規劃已經落實,水、電、路、橋等配套設施建設正在籌建之中,既為拆遷戶解決了燃眉之急,也讓各級干部松了一口氣。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臨現場查看,給予了充分肯定。
鎮黨委書記、鎮長鄭傳寶說:“谷竹高速公路的修建對竹溪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是造福人民的大好事,我們要創造‘竹溪速度’。”如今,谷竹高速城關段涉及拆遷的31戶都已領到了3000元的搬遷費和過渡期安置費,拆遷任務已提前半個月圓滿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