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對接”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科學實踐。縣委、縣政府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工業與農業對接、田間與車間對接、企業與市場對接、產業與項目對接的發展思路,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矛盾、進一步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必然途徑;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必然選擇;是落實全市“一統三分”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實踐證明,推進“工農對接”,把“第一車間”建在產業鏈上,實現基地與農戶對接、產品與品牌對接、生產與服務對接,以企業帶農業、以農業促產業、以產業推動農業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能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融合,促進城鄉互動、共興共榮,從而更好地加快農村經濟發展。
縣委號召: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縣委、縣政府這一戰略決策的深刻內涵,統一思想、迅速行動,切實做好“工農對接”這篇大文章。
做好“工農對接”這篇大文章,要強化對接意識。首先應弄清楚為什么要提出“工農對接”?因為我縣以前是農村辦農業、搞原料生產,城市辦工業、搞原料加工,城鄉分割、工農脫節,這種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二元經濟結構,嚴重制約了區域經濟發展。
做好“工農對接”這篇大文章,就是要結合我縣茶葉、魔芋、山野菜、藥材等特色產業,以農業促工業、以工業帶農業,實現工業與農業對接、田間與車間對接、企業與市場對接、產業與項目對接,以對接促進“調結構、保增長”,推動產業合理布局、相互補充、互相促進。推進“工農對接”,就是要打破以農為本、以農村經濟為主的思維定式,把農村作為工業原料的生產車間,把城鎮作為工業經濟的發展載體,逐步實現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土地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的“三個集中”目標;推進“工農對接”,就是要把城鄉、工農有機結合起來,把農村經濟置于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系統之中,系統謀劃、整體運作,通過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促進人口的內聚外遷、產業的內聚外拓和資金的內聚外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破解“三農”難題。
做好“工農對接”這篇大文章,要抓好企業與基地對接。農產品加工企業要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做好對接,通過建立合同農業、契約農業、股份農業,把企業與農業緊密連接起來,共同參與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過程,共同分享產業產生的效益;要按照“南特北茶”產業發展思路,結合產企對接發展產業板塊基地100萬畝。抓好產品與市場對接。要通過工業園區,搭建農產品生產加工與市場的對接平臺,通過建設現代化的農產品信息網絡,特別是農村農業信息網絡,使農業、農民與市場連接起來,準確把握市場動向,抓住市場商機,減少生產盲目性和被動性。抓好勞動力轉移與城鎮化體系對接。農業工業化進程,必然伴隨著城鎮化的進程,許多農民通過勞動力轉移成為各行各業的勞務人員。我們必須從構建和諧社會、統籌城鄉發展的高度和角度,探索建立農民工與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的長效機制,真正推進我縣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抓好勞動力轉移與人力資源開發的對接。當前,我們面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增加而技術熟練人員嚴重缺乏的矛盾,面臨著勞動力大量向沿海地區轉移而本地企業又招不到足夠勞動力的矛盾。因此,要發展農業工業和成為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基地,必須搞好勞動力轉移與合理引導、規范指導、有序培訓、就地創業和回流創業等對接,建立本地區強大的人力資源基地。抓好特色產業與龍頭企業的對接。要圍繞特色產業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以企業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為核心,以做強品牌、擴大產品市場占有率為著力點,以資本運營、強強聯合為手段,走內涵式發展和規模擴張的路子,打造一批主業突出、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企業集團。
做好“工農對接”這篇大文章,要把山間、田間作為工業的“第一車間”。要讓農戶樹立“市場需要什、工廠就生產什么,工廠生產什么、農民就種植什么”的新意識,找準農業和市場的連接點,使農業增產增收。要充分認識到,沒有自己的原料基地,農產品加工業就形成不了規模,只有壯大基地,帶動農戶,才能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要把生產基地作為“第一車間”來規劃建設。依托豐富的山水資源培育和發展起來的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潛力大、前景廣闊,要繼續把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來抓,用工業思維來謀劃、規模發展來帶動、深度開發來延伸,在做大、做精、做強上下功夫,實現以工帶農、以農促工目標,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變產業優勢為經濟優勢。
做好“工農對接”這篇大文章,要正確處理發展工業與提升農業的辯證關系。在我縣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的今天,不走“工農對接”之路,農業就沒有出路,必須以農民增收為目標,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尊重農民意愿,面向市場、因地制宜,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實現優勢資源與市場銜接、產品開發與市場承接、產業發展與市場對接。要以龍頭企業為抓手,對優勢主導產業實行產業化生產、系列化加工、企業化管理、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種養加、產供銷、農工貿一體化的生產經營體系,以工農互促、城鄉聯動,使農業走上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良性發展軌道,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質變”。
做好“工農對接”這篇大文章,在具體工作中要力求做到“三個突破”。一是在基地規模上求突破。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的思路,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帶動、政策鼓勵、農民自愿的原則,統一規劃,連片建設,不斷擴大中藥材、山野菜等特色農業產品種植面積,逐步建立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龍頭企業生產相配套的高效優質的產業基地。二是在龍頭企業建設上求突破。把龍頭企業建設與基地規模的擴張結合起來,按照建設標準高、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生產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要求,整合現有資源、做強做大現有加工企業。三是在產品開發上求突破。充分利用實施品牌戰略,實現產品加工的系列化、產業化和規模化。
縣委相信:做好“工農對接”這篇大文章,只要全縣上下同心、共謀發展,在這片富有生機的竹溪大地上,勤勞而又善良的竹溪人民一定會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社論:切實做好“工農對接”這篇大文章
時間:2010-04-16 08:57:10
字體:
小
中
大
打印
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