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7個中央一號文件1月31日發布。這個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強農惠農新政策,強力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是其最大亮點。
一號文件全文約12000字,從健全強農惠農政策體系、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加快改善農村民生、協調推進城鄉改革、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5個方面,著力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努力縮小城鄉公共事業發展差距,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文件強調,2010年的農業農村工作,要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把改善農村民生作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內容,把擴大農村需求作為拉動內需的關鍵舉措,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城鎮化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后勁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農業農村工作,繼續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新的貢獻。
文件在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強化近年來“三農”工作的好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則和措施:
--對“三農”投入首次強調“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這一要求不僅確保“三農”資金投入的總量,更確定了比例要穩步提高。
--擴大了馬鈴薯良種補貼范圍,新增了青稞良種補貼,實施花生良種補貼試點,把林業、牧業和抗旱、節水機械設備首次納入補貼范圍。
--首次提出要在3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拓展了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政策性資金將有更大的“三農”舞臺。
--大幅度提高家電下鄉產品的最高限價,允許各地根據實際增選一個品種納入補貼范圍,補貼對象也擴大到國有農林場區職工。
--增加產糧大縣獎勵補助資金,提高產糧大縣人均財力水平,這將有利于提高我國800個產糧大縣的種糧積極性,維護我國糧食安全。
文件提出,要“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這是黨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農民工”這個詞,傳遞出中央對約占農民工總數60%的80后、90后農民工的高度關切。
聚焦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
【關鍵詞】
增加“三農”投入
繼續加大國家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力度。按照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的要求,不斷增加“三農”投入。要確保財政支出優先支持農業農村發展,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優先投向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讓收益優先用于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各級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增長幅度都要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要繼續向重大農業農村建設項目傾斜。耕地占用稅稅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農業。
【關鍵詞】
增加良種補貼
完善農業補貼制度和市場調控機制。堅持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增加良種補貼,擴大馬鈴薯補貼范圍,啟動青稞良種補貼,實施花生良種補貼試點。進一步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擴大補貼種類,把牧業、林業和抗旱、節水機械設備納入補貼范圍。落實和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
【關鍵詞】
拓展銀行支農領域
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財稅政策與農村金融政策的有效銜接,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三農”,切實解決農村融資難問題。落實和完善涉農貸款稅收優惠、定向費用補貼、增量獎勵等政策。進一步完善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當地發放貸款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對農村改革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拓展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大力開展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政策性信貸業務。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都要進一步增加涉農信貸投放。積極推廣農村小額信用貸款。加快培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有序發展小額貸款組織,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設立適應“三農”需要的各類新型金融組織。抓緊制定對偏遠地區新設農村金融機構費用補貼等辦法,確保3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
【關鍵詞】
家電下鄉產品最高限價
大力開拓農村市場。針對經濟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需要,適時出臺刺激農村消費需求的新辦法新措施。加大家電、汽車、摩托車等下鄉實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電下鄉產品最高限價,對現行限價內的產品繼續實行13%的補貼標準,超出限價的實行定額補貼,允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實際增選一個品種納入補貼范圍,補貼對象擴大到國有農林場(區)職工。
【關鍵詞】
鼓勵農民建房
大力發展物流配送、連鎖超市、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支持商貿、郵政等企業向農村延伸服務,建設日用消費品、農產品、生產資料等經營網點,繼續支持供銷合作社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建設,提升“萬村千鄉”超市和農家店服務功能質量。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民建房、購買汽車和家電等提供消費信貸,加大對興辦農家店的信貸投放。
【關鍵詞】
促進就業創業
努力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積極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民務工技能培訓,整合培訓資源,規范培訓工作,增強農民科學種田和就業創業能力。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將農民工返鄉創業和農民就地就近創業納入政策扶持范圍。加大農民外出務工就業指導和服務力度,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促進農村勞動力平穩有序轉移。
【關鍵詞】
推進城鎮化
推進城鎮化發展的制度創新。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提高城鎮規劃水平和發展質量,當前要把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作為重點。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的政策,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并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多渠道多形式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將有穩定職業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據新華社一號文件有三大亮點
記者:近年來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有很高的“含金量”,而且強農惠農政策在不斷強化。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有哪些突出的亮點?
陳錫文:一是在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上有新政策。“三農”投入以前總量每年或多或少都會增加。現在不僅要求總量增加,而且比例要提高,是個更高的要求。
二是在改善農村民生上有很多新舉措。比如文件專門提出要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
三是在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基層組織建設方面推出了新機制。
“三農”面臨非傳統挑戰
記者: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分析了當前我國農業農村工作面臨的形勢,提出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各種傳統和非傳統挑戰。那么,什么是非傳統挑戰?
陳錫文:非傳統挑戰指的是新出現的一些問題。
當前,我國農村正處于轉型期,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是農民外出后,既不能在城市定居,又不愿意回到農村。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的新生代農民工,指的是以80后、90后為代表的新一代農民工,他們在1.5億外出農民工中約占60%。相對來說,這些人對農業不熟悉,同時,他們又特別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城市社會,但從制度到心理到具體措施,我們都還沒有做好接納的準備。
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新情況,一是對外開放度不斷提高,二是城鄉經濟的關聯度顯著增強,三是氣候變化對農業影響日益加大。這種新形勢既帶來機遇,也使我們面臨新挑戰。
據新華社電
解讀
1修土地法推動土地改革
【文件】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要嚴格限定在試點范圍內,農村宅基地和村莊整理后節約的土地仍屬農民集體所有,確保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不突破,確保復墾耕地質量,確保維護農民利益。
【解讀】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李國祥分析,十七屆三中全會對農村土地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的部署,但是從今年的一號文件來看,并沒有全部涉及,僅僅進行了部分落實。
從文件的表述來看,也強調“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不突破”等原則,看起來似乎比三中全會的部署更為保守,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三中全會是從政策層面提出了一些突破,但是法律層面還沒有動,因此文件里也專門提到要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土地政策的改革。
2新生代農民工將市民化
【文件】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將有穩定職業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統籌研究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后城鄉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解讀】李國祥認為,所謂新生代農民工是指父母本身就在城市打工的新一代農民工,他們大都是出生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的第二代農民工。隨著第一代農民工年齡的增大和逐步返回農村,新生代農民工已經陸續進入城市并成為農民工的主體。
和上一輩人最大的區別是,他們根本不愿意回到農村去,農村對他們而言非常陌生,他們愿意在城里生活。因此怎樣解決這些人的問題,是目前農民工問題的新難點。文件里提到的措施是立足于解決他們滯留城市的問題,首當其沖
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加快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政策
時間:2010-02-01 17:01:03
字體:
小
中
大
打印
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