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2025全省文化旅游發展大會精神,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2025十堰文化旅游發展大會即將召開,這是十堰文旅邁向新征程的重要契機。竹溪縣作為十堰文旅版圖中熠熠生輝的一角,既有八百里林海、三千年文脈、十萬重山水,還有舌尖美食、非遺二黃、升騰煙火,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旅游業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從“一般產業型”到“支柱產業型”的大轉變。竹溪縣融媒體中心全媒體平臺推出《看旅游 說變化》系列報道,聚焦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全面展現竹溪文旅產業資源優化、空間有序、產品豐富、產業升級的系統化發展煥新圖景,進一步堅定打造文旅百億級支柱產業的信心決心,努力為“湖北旅游、武當突破”貢獻竹溪力量。

在鄂渝陜三省市交界的秦巴腹地有一座小城正悄然發生著令人矚目的變化,竹溪這個山區小縣憑借豐富的山水與人文資源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實現了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一朝成名天下知”的華麗蝶變。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灑向大地,竹溪的山水林木也被慢慢喚醒,薄霧如絲帶般纏繞萬畝山林,晨露如玉珠般懸掛草尖。從北部3000余公頃的標湖森林公園,到南部2萬余公頃的十八里長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竹溪的每一處山水都成了景觀,每一個村莊都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





在大石門“仙暇小鎮”,300畝閑置苗木基地變身林下樂園,開發了12項無動力游樂設施,周末及節假日日均接待游客千余人次。游客在這里可以親近自然,享受親子游樂的歡樂時光。在桃花島夯土小鎮,景區以竹溪河為軸,以島為中心,形成天然島嶼。這里是“天然氧吧”,讓人遠離城市的喧囂,沉醉于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烽火臺、高城樓、清水瓦、木挑梁、石板院、夯土墻等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竹溪深厚的歷史文化、鄉土文化和民俗文化。還有秦楚邊關的關埡古長城、黃花溝瀑布群、龍王埡萬畝茶園等豐富的自然資源,沿線各景點串珠成鏈,游客循路而走,處處都能感受詩意田園的美好。





暮色降臨,竹溪武陵不夜城的燈火次第點亮,飛檐翹角在夜色中勾勒出鎏金的輪廓。每晚8時,一曲清脆的戲曲準時響起,游人行走于街巷,恍若一腳踏入千年前的武陵盛景。而在相隔不遠的東門老街,繽紛色彩沿飛檐翹角流淌,青磚古巷倒映池中浮光躍金,一幅流動的水墨長卷讓人仿佛置身云宮仙境。



竹溪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眾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作為“漢劇之母”的山二黃,伴隨著武陵不夜城的開街已成為竹溪文旅的一張閃亮名片。而作為武陵不夜城戲曲街區的主角——山二黃情景劇《武陵梨園情》已迭代至3.0版本,融合全息投影技術,讓傳統劇目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以全新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看。非遺活化不僅帶活了擁有近600年歷史的西關街,還讓游客在欣賞精彩演出的同時,深入了解竹溪的歷史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為了豐富游客體驗,竹溪縣積極推動文旅業態多元融合,將體育元素融入旅游發展。每年常態化舉辦森林馬拉松、山地自行車賽、茶山自行車邀請賽、垂釣大賽、攝影大賽、“健康湖北 萬步有約”健走大賽等活動,吸引了眾多體育愛好者前來參與。在運動中,游客不僅能挑戰自我,還能欣賞到竹溪的美麗風景,實現體育與旅游的完美融合,帶動周邊農家樂收入增長。





通過一系列的文旅融合舉措,竹溪縣文旅融合發展成果顯著。2024年,全縣旅游人次、綜合收入分別增長167.4%、106.9%。竹溪獲評中國天然氧吧、中國候鳥旅居小城、中國生態自然景觀旅游最佳目的地、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首批荊楚文旅名縣,創成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全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示范縣。


如今,竹溪這座秦巴森林康養旅居地,正以文化為魂、生態為底、創新為翼,書寫著新時代的“桃花源記”。隨著武陵不夜城DE區的推進,竹溪將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繼續綻放光彩,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探尋她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