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2025全省文化旅游發展大會精神,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2025十堰文化旅游發展大會即將召開,這是十堰文旅邁向新征程的重要契機。竹溪縣作為十堰文旅版圖中熠熠生輝的一角,既有八百里林海、三千年文脈、十萬重山水,還有舌尖美食、非遺二黃、升騰煙火,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旅游業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從“一般產業型”到“支柱產業型”的大轉變。竹溪縣融媒體中心全媒體平臺推出《看旅游 說變化》系列報道,聚焦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全面展現竹溪文旅產業資源優化、空間有序、產品豐富、產業升級的系統化發展煥新圖景,進一步堅定打造文旅百億級支柱產業的信心決心,努力為“湖北旅游、武當突破”貢獻竹溪力量。
看旅游 說變化“行”在竹溪

竹溪縣,這個地處鄂渝陜三省交界處的小城,曾因交通不便,豐富的旅游資源“藏在深山人未識”。近年來,隨著谷竹高速、十巫高速、“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深入推進,一條條平坦寬闊的公路蜿蜒于山水之間,不僅打通了城鄉脈絡,更為竹溪的旅游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24年4月30日,隨著竹溪縣首條省際公交線路的開通,這條票價5元的線路,串起31個站點,成為省際旅游新紐帶。



而在縣城內,69臺公交、100臺新能源出租車組成高效運力網構建的“五位一體”客運網絡正釋放巨大效能,23條城鄉公交線路如血管般延伸,9條農村班線和100余條通村區間線織密末梢,配合新能源出租車、景區直通車,實現“出門水泥路、抬腳公交車”。







竹溪縣將“美麗農村路”建設納入鄉村振興藍圖:黨員示范路栽植景觀樹、旅游公路配套騎行道、產業路增設山貨驛站,打造出“車在畫中行,路隨景而動”的生態廊道。十巫高速的通車,十堰至竹溪車程縮短一半以上,帶動沿線6個國家級風景區客流量倍增。



如今,走在竹溪的大街小巷,明顯感受到交通的便捷。南大橋、西關橋、躍進橋改造完成,竹溪河“一河兩岸”和城北大道綜合整治加快推進,新增健康綠道10公里,S318云霧埡至天寶段、S453雙竹園至匯灣段等改擴建工程穩步推進,改建農村公路40公里……這些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不僅方便了當地居民的出行,也讓游客的旅途更加順暢。

“行”在竹溪

交通的毛細血管暢通,激活了全域旅游的脈搏。400余公里的旅游公路,將楚長城、武陵不夜城、東門老街、桃花島夯土小鎮、龍王埡茶山、黃花溝等12個景區、198個景點串聯成珠。




隨著武陵不夜城入選全省夜經濟集聚區,縣內景區串珠成鏈,竹溪正從“地理中心”向“文旅樞紐”躍升。2024年全縣旅游人次與收入分別增長145%和95.5%,印證了“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的竹溪實踐。如今,四通八達的“四好路”網,正讓這顆秦巴山區的“自然中國心”跳動得愈發強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