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蕩漾新曲新村洋溢新風
“世外桃源”新風乍起
通訊員楊少斌王鑫
“衣食足,禮儀行;義爭先,利相讓;知八榮,明八恥……”文明新風在百里南山的“世外桃源”蕩漾。步入桃源鄉,映入眼簾的是小橋流水與小康住宅和諧共融,綠樹繁花與紅磚碧瓦相映成趣的風景畫;居民住房整齊劃一,院外院內干凈整潔,呈現出民風正、鄰里和、文體興、村容美、村規明的和諧局面。
潔在農家美在庭院
“水清、路硬、岸綠、山美、村潔……”這是每一位外出務工返鄉群眾傾吐的心聲。近年來,該鄉緊緊圍繞“環境靚鄉”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鄉村集鎮“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先后投資近150多萬元對集鎮街道的公路、居民飲水、涵洞、排水溝、路燈等基礎設施進行了靚化,集鎮功能進一步提升。同時聘請了環衛工人,每天對集鎮進行清掃并轉運垃圾,實現了“人人講衛生、戶戶講保潔”的目標。廣泛發動農民群眾開展“潔在農家,美在庭院”活動,在積極引導各農戶增強衛生意識和環保意識的同時,開展家庭環境整治,形成村莊整潔、河塘清潔、道路保潔、造林綠化的良好局面。
文化長廊彰顯文明
進入桃源鄉的中壩村,你就會看到一幅幅高為1.5米,長度為3米的雙幅畫面:鮮艷的圖片、雋秀的文字……這是該鄉精心打造的百里文化長廊。該鄉堅持“發展為先、富民為本、文明同步、整體和諧”的工作思路,突出文明和諧村莊建設,從北與天寶接壤的中壩村、東與竹山柳林鄉相鄰的楊寺廟村到南靠向壩的桃園村,統一制作法律、道德、計生、精神文明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等內容的標語和宣傳畫,讓群眾“抬頭見文明,低頭思行為”,在潛移默化中走向文明。
公開評選群眾做主
去年,羊角洞村通過開展“好婆婆、好丈夫、好兒媳、好孩子、就業創業好家庭、和睦好家庭”等一列評選活動,有120余人被村民公推海選成為“民星”。該鄉認真開展公民文明素質養成教育活動,緊緊圍繞“文明村”、“文明單位”“文明戶”以及“平安鄉鎮”、“平安單位”、“平安家庭”等創建活動,開展道德評議,著力提升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通過戶申請、組申報、村初審、鄉審核的辦法,全鄉共評出鄉級平安家庭300多戶,計生十星文明戶達500多戶。
文化筑魂潤澤有聲
知道晚上要放數字電影了,甘溝子村村委會附近的劉大爺是個地地道道的電影迷,他早早的就抱著孫子,拎著一個小板凳趕過來,圖的就是占個好位置。劉大爺說,“一邊和老鄰居們聊天,一邊看電影,很舒坦”。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今年該鄉共建設了4個村農家書屋和2個標準科普活動站,發放了“村村通”設備777套,解決了777戶農戶看電視難的問題。在桃園村,一些農閑的群眾每天傍晚,就聚集在農家書屋里看報、找信息、學技術,農家書屋變成了“加油站”,越來越多的“田秀才”、“煙專家”、“養殖博士”脫穎而出。數字電影進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農家書屋進農村等惠農政策,使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增加了數量,提高了質量,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
一個個鮮活事例,一支支道德標桿,一筆筆精神財富,寓于平凡的崇高喚起了人們內心的感動,給村民無聲的教育,喚來了鄉風文明。目前,在該鄉農村悄然出現了喜人的“三多三少”現象,即鄰里和諧的多了、打架生氣的少了,讀書求知的多了、打牌賭博的少了,講奉獻的多了,圖索取的少了。廣大群眾的思想觀念和文明素質也在潛移默化中悄然轉變和提升,鄉風民風越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