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縣立足實際,強基聚勢,高起點抓好“三新”黨的建設、高質量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高效率開展服務群眾工作,推動全縣社會工作行穩走實。創成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強化新興領域黨建,擴大黨的覆蓋影響。一是織密“新”組織網絡。采取片區聯建、同業共建、掛靠組建、龍頭帶建等方式,組建了2個“兩新”行業黨委、2個產業鏈黨委、1個黨總支、37個黨支部。選派30名黨建工作指導員、50名黨建工作聯絡員。二是凝聚“新”領域力量。開展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研討2次、理論業務培訓4批次;統籌資源打造“愛新陣地”,建成武陵人才驛站6家、戶外勞動者服務驛站18個,惠及新業態新就業群體200余人。三是激發“新”發展動能。依托武陵不夜城商圈建設竹溪縣新興領域綜合服務中心,開展“五進五問”大走訪活動,引導回鄉創業560余人,帶動就業3500余人;貢茶產業鏈黨委實施“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模式使茶葉銷售突破20億元,竹溪再登“中國茶業重點縣域”。
深化基層治理體系建設,提升基層治理水平。一是優化基層治理體系。整合1549名縣鄉村干部,組建320個駐點工作組,優化調整村民小組393個,成立黨小組225個,構建了縣鄉村一貫到底、上下聯動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二是加強基層自治建設。選舉產生村民小組理事會313個、居民小區業委會7個,親民化改造村級黨群服務中心26個,組織群眾自發參與“清潔家園”行動和“一庭四園”建設,先后治理溝河渠堰490條,改造農村廁所2460戶。三是幫助基層賦能減負。持續完善村級工作事項準入機制,有效整治“濫掛牌”36個,規范村級證明事項,選優配強村(社區)工作者25人,實現基層有人力干事、有精力管事、有能力辦事。
凝聚服務廣大群眾,增強群眾幸福指數。一是做好人民信訪工作,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實行縣鄉村三級書記周一大接訪,從信訪源頭控增量、減存量、防變量、提質量。全縣無非訪、無命案、無重大網絡輿情、無群體性事件發生,竹溪縣被授予全市信訪穩定工作優勝單位。二是打造“眾人來商量”平臺,匯聚群眾智慧力量。組織開展群眾性活動736場次,累計收集并解決問題6001個,先后辦成道路維護、路燈維修、飲水改造、管道疏通等民生實事427件。三是做好志愿服務工作,弘揚社會文明新風。健全志愿服務體系,組建“緣溪行”守水護水志愿服務隊140支,成立竹溪縣水源保護公益基金會,首期募集基金260萬元;退休干部李軍打造的“經典100悅讀社”和退伍軍人趙友國打造的“迷彩思政課”分別被《人民日報》、央視報道。
竹溪縣立足實際強引領、固根本、保穩定、促發展、凝民心,努力把黨的領導優勢轉化為社會工作效能,為服務湖北支點建設貢獻力量。(佘恭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