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又是一年新春至,時光不負追夢人。放眼竹溪大地,多少新氣象、多少新變化,就發生在你我身邊。即日起,竹溪縣融媒體中心開設“新春走基層”專欄,多路記者走進項目工地、生產車間、田間地頭、社區街巷,用腳丈量、用眼觀察、用心描繪,生動記錄竹溪升騰的煙火氣,全面展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美好景象,充分反映各行各業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凝聚起全縣上下錨定建設“一城四地”的堅定信心與磅礴力量,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竹溪篇章。敬請關注!
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郭軍 袁正偉 通訊員 彭青夢璐 報道:1月14日,從竹溪縣城出發,沿著城北大道往西北方向行進,一腳油門就來到城關鎮水寨子村。
水寨子村屬于城郊村,被城北大道橫貫,大道的里外幾家依托老舊居民庭院,改造而成的“休閑庭院”,使昔日沉寂的邊緣村充滿希望與活力。
今天,走進“塵里城外”和“石榴樹下”兩家小院,探尋這里獨特的返鄉青年創業的故事。
塵里城外
城北大道路里,斜插村莊的小道旁第一家兩層三間小樓,帶個圍墻小院。竹籬笆圍墻上爬滿“四季盛開”的仿真玫瑰花,給小村增添些許浪漫。

走進小院,仿佛進入一個寧靜的世外桃源,180多平米的一樓小院,既保留了鄉村質樸的民俗風格,同時又加入了獨具匠心的設計巧思,地面找平后鋪著帶棱角的黑色石礫,踩板擺成小徑連接一房三廳。

沒有醒目的標牌,簡易的“塵里城外·茶肆酒食”匾額,雖然與庭院的風格不是特別搭配,但也可提示顧客,“塵里城外”的與眾不同。

膚白貌美,身材高挑的97后小院主人黃玲,正優雅地為客人沖泡著香茗,臉上掛著小酒窩,笑容如同春日暖陽般溫暖。
黃玲在添茶倒水,熱情地招呼客人的間隙介紹,竹溪是中國綠茶之鄉,她一直對茶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2024年夏毅然回到家鄉,租用這座舊宅改造成以喝茶為主的小院。“我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個遠離喧囂,靜心品茶的地方。”

三座采用茅草造頂、布簾擋風的簡易茶廳,桌椅擺放整齊,上水墨風的字畫與圍墻的東角一棵大櫻桃樹遒勁的枝頭掛著小燈籠和迎新春寄語垂幅,樹下擺設的“蛇年快樂”的景觀小品,一起為小院增添了紅紅火火迎新春的深厚氛圍。

一曲《竹溪茶歌》輕音樂響起,彌漫淡淡茶香的小院,更加溫馨舒暢。“小院雖然不大,顧客都很滿意,自己也很開心。”黃玲說,“經營7個多月來,收入達30余萬元。”
石榴樹下
而就在城北大道的路外,不遠處的“石榴樹下”小院,則是95后小伙謝飛夫婦倆的創業天地。

“這里原本是一座破舊的連人都不能住的三間兩廈平房。”白凈文弱的謝飛介紹,去年冬季開始,花了13萬元將其改造燒烤小院。平房帶小院的格局,經過他的精心設計,變得別有一番風味。“冬春季,做燒烤和火鍋;夏秋季,做海鮮。”

走進“石榴樹下”小院,炭火的香氣撲鼻而來,客人們圍坐在桌旁,歡聲笑語不斷。
謝飛忙碌地穿梭其中,為客人送上美味的燒烤。“目前試營業半個月來,最高峰接待顧客50多人,最高日營業額有1萬多元。”他說:“當初看到這座舊房,我就覺得有改造的潛力。現在能把它變成大家喜歡的燒烤小院,我特別有成就感。”

在與他們的交流中,讓人深切感受到了這兩位年輕人的創業熱情和對家鄉的深厚情感。黃玲的“塵里城外小院”以茶會友,讓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寧靜;謝飛的“石榴樹下小院”則以燒烤帶來熱鬧與歡樂,滿足了人們對美食和社交的需求。

新春佳節將至,兩個小院都裝點得格外喜慶。紅紅的燈籠、精美的窗花,為小院增添了濃濃的年味。黃玲為客人準備了特色的新春茶點,謝飛則推出了新春燒烤套餐。村民和游客們紛紛前來,小院里充滿了歡樂祥和的氣氛。

廖家河村的村民毛玉琴對這兩個小院也是贊不絕口:“這兩個年輕人有想法、有干勁,讓我們村子變得更熱鬧、更有活力了。”
黃玲和謝飛的創業故事,只是竹溪縣推進美麗庭院和小菜園、小果園、小游園、小花園的“一庭四園”建設,切實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縮影。竹溪縣委書記許慶一介紹,近年來,竹溪縣按照試點先行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的原則,以家庭為單元,以庭院為陣地,在房前屋后“方寸地”積極探索美麗庭院和小菜園、小果園、小游園、小花園等開發利用,讓閑置資源“變現”,以庭院“小美”點亮鄉村“大美”,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文化效益的有機結合。


當前,竹溪縣已經先行選擇了匯灣鎮秦坪村、水坪鎮大石門村、蔣家堰鎮關埡子村等30個村作為“一庭四園”建設的試點村。“塵里城外”“石榴樹下”“如你所院”等一批個性化的“小庭院”蘊藏著一方百姓創富的“大乾坤”。

在新的一年里,黃玲和謝飛都有著自己的規劃和夢想。黃玲希望能擴大小院規模,舉辦更多的茶文化活動;謝飛則打算進一步提升燒烤品質,增加更多的特色菜品。我們相信,鄉村在青年回流,引流發展下,未來將更加美好,必將成為更多人向往的美麗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