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潺潺,風景如畫;生態產業,蓬勃發展……
地處漢江最大支流堵河上游的竹溪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涵養區。多年來,竹溪始終扛牢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政治責任,堅持綠色發展,加強兩山轉化,實現生態富民,助力十堰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

預計今年竹溪將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9億元,同比增長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7億元,同比增長15%;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62億元,同比增長7%;完成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33元,同比增長4.5%。
扛牢護水責任 確保水清岸綠
9月10日至11日,北京市第九批赴湖北掛職干部臨時黨支部在竹溪開展“保護水源、助力鄉村振興”主題黨日活動,與會黨員針對龍壩鎮肖家邊村推進共同締造、發展鄉村經濟積極建言獻策,前往附近河道撿拾垃圾,開展守水護水志愿服務。一個月前,竹溪縣成立“水源保護公益基金會”,組建功能型黨支部,募集資金260余萬元,通過科學監測和評估,實時掌握竹溪水源水質狀況,為水源保護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

多年來,竹溪縣把守水護水工作作為實現綠色發展的頭等大事,積極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大力開展流域綜合治理,常態化開展守水護水行動,實現人水和諧共生,確保庫區水質安全。
竹溪縣以河湖長制為抓手,建立第三方河湖“四亂”暗訪評估機制,開展河湖長“四百行動”,實施河庫塘全面監管,以最嚴格制度考核實施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三條紅線”管理,嚴格落實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要求。縣水利和湖泊部門積極配合生態環境部門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不斷提升河湖管控能力。

今年以來,完成轄內邊江河、石甸河等8條河流的健康評價任務,編制完成《竹溪縣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大力實施山洪溝治理、水土保持治理,以及轄內公祖河、萬江河系統治理等項目,累計投入資金2.7億元,結合水美鄉村試點縣建設,以塘、堰、溝、渠等小微水體整治為載體,聚焦“三無”治理管護目標,積極打造小微水體“一鎮一品”“一村一景”。投入清漂專項資金126萬元,聯合公、檢、法、司等部門開展河湖安全保護專項執法行動,大力實施龍王河入河排水口整治,正式啟動竹溪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建設,全面提升河湖生態環境質量。聯合縣社會工作部、生態環境分局,組織300余名志愿者每月定期開展“緣溪行”河湖保護志愿服務活動,有效帶動群眾人人參與守水護水。

通過實施泉河石板河段、公祖河、萬江河系統治理工程,黑龍水庫、紅巖一級電站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大蘆溝、發裕河等五條山洪溝防洪治理工程及紅廟河、土地梁、大溝等五個小流域綜合治理提質增效項目,有效提高河道防洪排澇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通過開展平壩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有效提高水利設施灌溉利用效率。
今年以來,累計向上爭取水利發展資金4.1629億元,儲備重大水利建設項目86個,總投資273億元,成功申報中央投資需求資金32.8億元,為全縣水利項目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加快項目建設 助力綠色轉型
一批綠色項目投入運營,更多綠色項目穩步推進……
以水為媒,竹溪縣不斷深化與北京對口協作,持續加快綠色項目建設,有力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為經濟發展不斷增添綠色動力。

通過深化與北京密云區對接交流,實現雙方鄉鎮協作交流全覆蓋。在教育、醫療領域加強合作,累計開展對口協作交流互訪活動40余次,爭取北京市對口援建資金2000萬元,密云區區級財政資金200萬元,密云區各部門、愛心人士捐贈資金471萬元。
今年以來,竹溪縣共謀劃、儲備各類項目366個,總投資345億元;重點實施項目227個,總投資490億元;預計到12月底,開復工項目達210個、開復工率92%以上,投產項目60個、投產率30%以上。其中,南北水系連通工程、“十竹”天然氣管道竹溪末站和應急儲備站建設項目、竹溪縣茶產業超級工廠建設項目等一批在建項目正加快推進,竹瀝水提取及竹纖維生產項目、繅絲生產建設項目、竹溪縣數字經濟產業園一期項目均已建成投產。

加大力度發展現代服務業。今年,竹溪縣為11家規上企業爭取獎補資金264萬元,2個項目入選2024年省服務業重點項目,連續5年獲得引導資金支持累計460萬元;已進規企業1家,提交資料審核6家,預計全年新增服務業規上企業6家,完成新設立企業270家,變更登記354家,為企業累計節約時間1600天,企業滿意度達100%。
持續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積極推動產權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完成金銅嶺工業園區電子產業園屋頂面積22000平方米、3.86兆瓦容量光伏板安裝、鋪設并網管線和申報電網接入工作;推動竹溪縣1.5吉瓦地面分布式光伏項目,首期在8個鄉鎮建設55兆瓦地面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投資達3億元。推動湖北朗迅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的100兆瓦分散式風力發電項目建設用地位置比對和前期踏勘等準備工作,有序推動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全縣15個鄉鎮選取50個行政村新建“一快一慢”農村充電站、充電樁,已全部建成投運。

有效推動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創新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機制,開發綠色金融產品,探索綠色產業發展路徑,《十堰市“兩山”資源轉化平臺建設和運行管理規范》正式對外發布。全縣盤點“三資”全口徑資產20.8億元,已完成資產信息數據庫建立,實現了資產動態管理。
發展康養產業 實現生態富民
今年國慶節期間,竹溪大石門仙暇小鎮景區日均接待游客1.1萬人次,榮登十堰熱門景區榜第二名,該景區自9月28日試營業以來,實現“開園即火爆”。

近年來,竹溪深入踐行生態發展理念,加快推進生態產業發展,走好走穩生態富民之路,實現全縣“處處有風景、群眾穩增收”。
今年前三季度,竹溪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8.3億元,同比增長5.6%,預計全年可達57.87億元,同比增長3.8%;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8789元,同比增長7.1%,預計全年可達到16150元,同比增長9%;完成規上企業農產品加工產值7.85億元,同比增長26.3%,預計全年可完成9.95億元,同比增長21.5%。
不斷穩固糧食產業,落實復耕復種耕地面積7060.6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7.55萬畝,產量15.3萬噸。全年機械耕整面積65萬畝、機播面積16.5萬畝、機收面積25萬畝,新建糧食烘干中心2處,烘干能力每批次55噸。

持續發展特色產業,新增設施漁業市場主體8家,累計建設規模140054立方米;新增市級龍頭企業8家,累計達32家;新增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4家,累計達17家;新增注冊家庭農場46家;引進浙江茗寶公司投資1.5億元,建成茶葉提取物、抹茶、精制茶、微生物工廠等擁有10條茶產品生產線的茶葉超級工廠;與香港於興公司簽約開展蒂姆妮婭竹溪超級工廠項目,投資1.6億美元在竹溪建設占地面積350畝的茶葉加工超級工廠,實現年生產中高端茶10000噸,飲品3億瓶;積極組織農業市場主體參加水源地綠色農產品博覽會,竹溪蒸盆、貢米、茶葉、魔芋食品、高端礦泉水等上百種竹溪產品在北京新發地農產品博覽中心展出,與6家在京企業簽訂特色農產品合作協議。

穩步推進強農項目,2024年中央投資高標準農田(特別國債)項目年內可完成工程建設,2024年中央投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改造提升0.9萬畝)年內可開工建設,總投資3300萬元的7個鄉村振興示范村項目正扎實推進,桃源鄉瓦滄村冷水魚養殖加工基地續建項目已完工,新建成養魚池20個……
產業轉型蹄疾步穩,經濟發展以綠為底。當下,竹溪縣干部群眾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發展生態產業,不斷加強生態保護,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