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0月29日),十堰日報頭版《深入學習貫徹市委六屆八次全會精神》專欄刊發竹溪縣深入學習貫徹市委六屆八次全會精神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全力建設“一城四地”。
市委六屆八次全會召開后,竹溪縣各級各單位迅速組織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持續推動改革破題、機制破難、行動破局,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十堰篇章貢獻竹溪力量。

“本次全會聚焦國之大者謀劃十堰要事,緊扣宏偉藍圖布局十堰改革,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充分彰顯了堅定方向謀改革的政治站位、系統集成推改革的全局考量、人民至上抓改革的價值取向。”竹溪縣委書記許慶一說,竹溪縣將對標對表、聚焦聚力,全力建設鄂渝陜毗鄰地區節點縣城、秦巴山區森林康養旅居地、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地、非遺文化傳承體驗地、南水北調水質安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地“一城四地”。

一、聚焦聚力高水平保護,堅決守好一泓清水
加強流域治理。以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為綱,以龍王河等4條流域統籌全縣15個鄉鎮、10個農林場四化協同發展,一體化推進22條重點支溝治理,分區創建“五無鄉鎮”,常態開展“緣溪行”志愿服務,以“小河清”保“大河凈”。建設全域美麗。強化“見山親水、田林環繞”的山水意象,連片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一線一風景、一鎮一品牌、一村一幅畫、一戶一處景”的鄉村圖景。推進“兩山”轉換。加強“兩山”實踐創新,在生態補償、生態產權融資、生態權益交易等方面先行先試,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綠色經濟、綠色工廠、綠色金融,讓“生態顏值”變成“經濟價值”。

二、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集群式發展根植產業。引領大企業向園區集中、大項目向園區集聚,做優做強文旅康養、綠色食品飲料、清潔能源及電子信息等三大根植性產業,打造國內最大電容器生產基地,建成全國高端礦泉水生產基地,加快推進茶葉超級工廠、新式茶飲、竹瀝水、魔芋果膠等優質低碳項目建成投產。系統性提升傳統產業。立足竹溪蒸盆省級非遺特色飲食,構建“特色農業基地+加工配送基地+超級工廠+餐飲旗艦店”于一體的食材生產鏈、供應鏈、營銷鏈體系,讓特色產業撐起農民增收的“錢袋子”。前瞻性布局未來產業。加速“國芯一號”智算中心建設,布局建設數字經濟、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做大智算服務、現代物流、綠色金融等產業板塊,培育發展富有綠色低碳內涵的新質生產力。

三、聚焦聚力高品質生活,著力改善民生福祉
迭代升級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著力增加學位、床位、車位、攤位、廁位、充電位,加快建設“教聯體”“醫共體”“養共體”“數共體”,構建“1+1+N”數智化病理服務網絡。聚焦“急難愁盼”,情牽“柴米油鹽”,關注“人間煙火”,政策向民生匯集、財力向民生傾斜、服務向民生覆蓋。發揮省際口子縣優勢,以城鎮和產業“雙集中”為切入點,制定出臺“七類人群”進城購房就業一攬子配套政策,探索“消庫存、聚人口、降成本、惠民生”的就地城鎮化新路。

四、聚焦聚力高效能治理,構筑安全穩定底線
持續深化共同締造。堅持用好“五共”方法,通過一線協商、村口說事、院壩嘮嗑,引導群眾自覺自愿參與和美幸福家園建設。堅持發展“楓橋經驗”。認真踐行“四下基層”制度,用好戶戶走到、縣鄉村“三級書記”大接訪等有效工作機制,力量下沉、服務前置、源頭治理,全力守護平安、守好發展、守住民心。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堅持系統鄉建思維,以“強村”運營管理公司為平臺,推動“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股權、股權變資金”變革,讓群眾在農村變美、農業變強的過程中得到實實在在的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