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人大代表 謝青

作為一名縣人大代表和昶禾集團的總經理,我有著雙重身份,也肩負著履行人大代表職責和帶領國企發展、履行社會責任的雙重使命。昶禾集團承擔竹溪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支溝治理、污水管網建設、雨污分流改造、礦山生態修復等涉及守水護水的項目工程建設,以及剛成立的“竹溪縣水源保護公益基金會”等有關工作。我將按照縣人大常委會的要求,在積極參與代表行動暨守水護水節水工作的同時,在國企負責人崗位上,帶領集團干部員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精神,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環保工作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使命,將水源環保、生態治理等工作作為當前及今后的重點工作來抓緊抓好抓落實,勇于擔當、不負使命,切實履行國企職責。
近年來,昶禾集團圍繞全縣中心工作大局,加大了在管網修復、雨污分流、生態修復、水環境流域治理、污水治理和管網智慧運維系統建設工程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通過科學規劃、精心施工,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質和生態環境,提升了流域周邊居民的生活品質。積極對接北京密云對口協作單位,率先成立了“竹溪縣水源保護公益基金會”。下一步,將通過捐贈、贊助等方式籌集資金,匯聚社會各界力量和資源支持水源地保護、生態修復、環保宣傳等項目,加強與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環保事業的發展。
要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精神,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就必須繼續細化措施,切實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精神轉化為推進環保工作的實際行動,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一是強化施工進度與質量管控,努力實現“不讓一滴污水入河”的治污目標。二是加快推進“廠網一體化”落地見效,確保在2024年底全縣污水管網一體化實現良性運營管理。三是建立長效機制確保治水成效,全面推進智慧污水管網監測預警平臺建設運行。通過科學規劃、精心施工、強化管理等方式,切實推進竹溪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污水管網建設、雨污分流改造、生態修復等各項工作的開展,積極當好南水北調水源區“守井人”,為建設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縣人大代表 王靜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帶頭抓好守水護水節水,既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盼,也是新時期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的需要,更是落實水源地保護、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送”的政治責任。竹溪河的水,進入堵河、匯入丹江口、流入北京。竹溪縣作為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涵養區,肩負著“一泓清水永續北送”的歷史使命。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全面貫徹“兩山”理念,大力實施以水環境綜合整治為主的竹溪河沿線人居環境提升工程,體現了地方黨委政府的政治擔當和使命擔當。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在工作中,我將始終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立足崗位講奉獻,履職盡責不辱使命。
作為一名基層人大工作者,通過近幾年的工作實踐,我明顯感受到,縣人大常委會在充分行使職權的同時,縣委的重點工作部署到哪里,縣人大就督辦到哪里;縣政府的工作實施到哪里,縣人大就跟進到哪里。特別是今年開展的以“聚力共同締造·守水護水”為主題的代表行動,《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六個聚焦”、“六大行動”,與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要求以及省、市委關于守水護水節水、生態家園建設相關要求高度契合、不謀而合。下一步,我們將持續發力,圍繞“守水護水節水”這個重點,扎實組織好下半年的代表行動。
作為一名縣、鄉人大代表,我將時刻做到旗幟鮮明講政治,時時處處規范自己言行,在開展各項工作、參與各項視察、調研、走訪活動中,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向身邊人、向選區選民宣傳倡導“守水護水節水”相關要求,引導更多的干部、群眾自愿加入“守水護水節水”志愿者隊伍。
城關鎮人大代表 彭海生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既是對我們傾力服務南水北調工程、護水守水工作的充分肯定,是對帶動更多人自覺守水護水節水、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殷切期許,也是對十堰廣大干部群眾和環保志愿者的莫大鼓舞,為各級人大代表今后的守水護水節水行動指明了新方向、賦予了新使命、提出了新要求。
城關鎮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當作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組織發動全鎮人大代表積極學習,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全面理解把握其中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引導全鎮人大代表、干部群眾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保持高度統一,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守水護水節水的實踐中去。
城關鎮各代表小組以“六訪六促”為載體,聚焦水域治理和人居環境,組織開展“凈河”“美家”行動,以污水零直排、五無鄉鎮創建、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為重要抓手,將實現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作為守水護水“終身課”。強化代表行動成果運用,做好“下半篇”文章,各代表小組對前一階段代表行動收集意見建議進行“回頭看”,收集整理、逐件銷號。深化“雙聯”活動,上門走訪人大代表,向代表征求意見,開展調研座談,提前謀劃一批民生實事項目。成立守水護水環保志愿隊,圍繞支溝治理、耕地流失、巡河護林、垃圾分類等工作,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將志愿服務納入代表行動“常修課”。用好《十堰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條例》《十堰市綠色低碳生活行為規范》等內容,引導群眾自覺形成守水護水節水的好習慣,呼吁居民關注并參與到水資源保護中來,形成愛河護河,建設幸福河湖的良好風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