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十堰日報》“理論實踐”專版頭條刊發縣委書記許慶一署名文章《以正確鮮明用人導向激發干事創業強大動能》。介紹我縣堅持以正確鮮明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導向激勵廣大干部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竹溪實踐中奮發進取、建功立業。

以正確鮮明用人導向激發干事創業強大動能
■ 許慶一
為政之要,首在用人;用人干事,重在導向。近年來,竹溪縣委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需要,以正確鮮明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導向,大力培養選拔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激勵廣大干部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竹溪實踐中奮發進取、建功立業。
重品德,引領干部堅守初心、忠誠履職。突出以德為先。堅持新時代好干部標準,按照“四個注重選拔、四個堅決不用”要求,認真落實政治素質考察辦法和“一談兩察五看”干部考察工作法,將政治標準貫穿到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全過程,堅決不讓品行不端、表里不一、心術不正的人撈到好處、占到便宜。強化政治體檢。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作為“政治體檢”首要標準,把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作為“政治體檢”重點內容,制定政治素質負面清單,建立完善領導干部政治素質檔案。每年對縣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進行全覆蓋政治建設專項考察,在提拔任用干部過程中,充分運用政治素質考察成果,堅決把對黨不忠誠、政治上靠不住的干部“擋在門外”。全面辨識考察。綜合干部的政治品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方面的實際表現,培養選拔使用那些經得住考驗、抵得住誘惑、守得住底線的干部,堅決不用律己不嚴、作風不純、為政不廉的人。通過深入調研考察,縣委對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扛牢“一庫碧水永續北送”政治責任中忠誠可靠的41名干部提拔使用。
重才干,引領干部提升能力、轉變作風。無論干事創業還是攻堅克難,都必須既政治過硬又本領高強。唯才是舉賦能。縣委堅持不唯學歷論、不唯年齡論、不唯資歷論,堅持“靠干而不是靠說,靠努力而不是靠關系”“讓干部信組織而不是信領導,信業績而不是信關系”,努力營造“想干事、能干事、有本事、沒關系的干部有位子”“不干事、盡壞事、想好事、靠關系的干部沒市場”的選拔任用氛圍,讓每一名干部都有盼頭、有奔頭、有勁頭。內外兼學提能。聚焦黨建引領、流域治理、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強縣工程、新型城鎮化、營商環境、共同締造等重點,組織開展24期領導干部“強縣講壇”、14批次黨員干部解放思想“江浙行”活動,幫助全縣領導干部拓展思維、開闊視野、更新理念、增長才干,堅定“山區小縣也能有大發展”的信心,自覺拉高標桿創一流,敢闖敢拼爭第一,解放思想干唯一,以干部隊伍的強大活力升騰“發展氣場”。一線歷練強能。堅持“年輕干部到基層去、優秀干部從一線來”,形成“政策傾向基層、重用提拔基層”鮮明導向。選派百名年輕干部到基層一線墩苗歷練,采取明確一名導師幫帶、開展一次集中培訓、外派一批跟班鍛煉等“八個一”措施,讓年輕干部練就“當主力”的真本領、“打頭陣”的金剛鉆、“挑重擔”的鐵肩膀。
重擔當,引領干部敢于擔當、善于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擔當大小,體現著干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要在選人用人上體現講擔當、重擔當的鮮明導向。正本清源讓干部敢為。縣委大力培養選拔使用那些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面對困局敢于攻堅克難的“猛將”“闖將”“干將”,引導激勵干部打硬仗、解難題、化風險。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安排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到重大斗爭一線、艱苦復雜地方、吃勁負重崗位去磨煉,培養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練就擔當負責的硬脊梁、鐵肩膀、真膽識。嚴管厚愛讓干部想為。注重紀律上嚴管,制定出臺《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監督管理辦法(試行)》,把一時與一貫、八小時內和八小時外、工作圈和生活圈結合起來,持續加強對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注重思想上引導,持續開展“走鄉鎮、訪基層、聽心聲”關心關愛基層干部活動,落實干部優先提拔、待遇優先保障等舉措,讓偏遠艱苦的鄉鎮成為年輕干部向往的地方。注重待遇上保障,規范化、常態化推進職級晉升工作,落實“即時記功”制度,全力做好交通補貼、鄉鎮津補貼等工資待遇保障工作,真正讓有為者有位、讓吃苦者吃香。撐腰壯膽讓干部善為。縣委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制定《關于落實容錯糾錯機制的實施辦法(試行)》,細化14條容錯情形,規范開展容錯糾錯,推動“兩個擔當”良性互動,為62人澄清正名,查處誣告陷害案件3件3人,以鮮明的態度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事者撐腰。
重實績,引領干部實干實為、能上能下。樹正選人用人“風向標”。縣委堅持以發展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在賽馬場上選“千里馬”,在發展一線選“實干家”,鮮明樹立重實干、重實績、重一線的用人導向,突出實干實績,對關鍵時刻敢于擔當、工作業績比較突出、一貫表現較好的優秀干部,及時“壓擔子”“給位子”“搭梯子”。堅持人崗相宜、人崗相適原則,綜合研判干部德才素質、性格特征、專業能力、工作實績和存在的短板弱項等情況,提拔重用7名成熟優秀干部到縣直部門和鄉鎮正職關鍵崗位,選拔25名懂行干部到縣直單位專業崗位,選派32名具有培養潛質的優秀干部到基層一線崗位歷練。用好考核評價“指揮棒”。建立完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堅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什么、黨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什么就重點考核什么,平時考核看表現、年度考核看指標、專項考核看擔當、任期考核看業績,把責任主體考準、把履責效果考實、把考核方式用活、把考核結果用好,做到績由事考、人以績論的良性循環。實行獎優罰劣和末位淘汰,選樹“能力作風建設標兵”“擔當作為好干部”,對省、市、縣考核排名前三以及獲得市級以上榮譽表彰的相關單位,給予職級晉升等激勵;對排名倒數或退位明顯的單位,相關負責人調整崗位。把準能上能下“刻度尺”。認真落實《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規定》,對那些政治不過硬、能力不夠強、狀態不積極、作風不嚴實的干部,該調整的調整、該免職的免職、該問責的問責,給“混日子”“擺爛”式干部戴上“緊箍咒”,倒逼“躺平”干部站起來、“木偶”干部動起來、“蝸牛”干部跑起來,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縣委免去5名綜合目標考評排名靠后和長期打不開工作局面的鄉鎮和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職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