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逢盛會,盛會謀發展。值此縣人大、政協“兩會”召開之際,城關鎮黨委書記余 凱、鎮長周 藝,率全體干部和8.6萬父老鄉親向大會隆重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長期關心支持城關發展的縣“四家”領導、縣直各部門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祝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近年來,城關鎮在縣委、人大、政府、政協的領導和各部門及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作風建設為主線,以穩定和發展為重點,以“打造平安城關、構建和諧城關、展示魅力城關”為目標,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加快實施“經濟強鎮、商貿活鎮、產業名鎮、蔬菜大鎮、和諧興鎮”的發展戰略,團結帶領全鎮人民真抓實干,克難攻堅,頑強拼搏,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城區的經濟承接力、產業輻射力、示范帶動力充分展示,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一、實施“三千三萬”工程,高起點推進工農對接
以“工農對接”為主線,按照“山上水果茶、山腰畜牧帶、平壩大蔬菜”的產業布局,全面實施“三千三萬”工程,即建設以“楚秦”龍井茶為品牌的千畝茶園,以日進、郭家梁子、新勝、東風為重點的千畝水果基地,以溫泉溝、新勝、新民等村為基礎的千畝藥材基地,以長旺壩為核心區,輻射高山村的萬畝蔬菜基地,以守金店、東風、新勝、日進等村為紐帶的萬頭牲豬養殖基地,以“綠園”、“宏達”養雞場為龍頭的萬只蛋雞養殖基地。2011年以來,我鎮先后在溫泉溝、后壩、水寨等村新建油茶基地1000畝,投資50萬元在后壩村新建了生姜基地200畝。同時,堅持把特色產業同城區優勢相結合,實現農貿對接、利益聯結。以長旺壩高效設施蔬菜基地生產為主的時令蔬菜與餐桌對接,先后進入壽康竹溪購物廣場、竹山壽康超市和新合作超市,活躍了城鄉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

二、開展“五民五員”干部“下訪”活動,致力構建和諧城關
“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城關鎮牢固樹立“城關穩則全縣穩”的理念,加大信訪矛盾調處力度,創新工作機制,在鎮、村、社區、機關干部隊伍中開展了以“五民五員”為內容的干部“下訪”促穩定活動,即:知民情,當好調查員;化民怨,當好調解員;解民難,當好救助員;暖民心,當好服務員;幫民富,當好輔導員。成立了信訪維穩中心,整合綜治、信訪、公安、司法、民政、安監等部門職能作用,新建了信訪接待大廳,成立了村、社區信訪調處機構,健全了縱橫交織的信訪網絡隊伍,筑牢了基層綜治、信訪第一道防線,通過夯實信訪基礎,針對疑難信訪案件實行領導包案、專班調處穩控,切實有效地化解了一批疑難信訪問題,確保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三、搶抓“城鎮帶”建設機遇,著力推進民生工程
緊緊抓住“竹房城鎮帶”建設這一歷史性機遇,先后實施了廣場公園、竹溪河防洪堤、城區污水管網、仿古街片區改造、橡皮壩、城區主干道雨污分流、幸福西路、“龍雙”路、燒田大道延伸、九里崗森林公園游步道及供水工程等一批城區公共設施建設,完成了通村水泥路、小流域治理、安全飲水、移民安置等一批民生工程項目,城區功能逐步完善。以新農村建設為目標,先后實施了大裕溝、守金店等村為主的“竹房城鎮帶”重點村建設,完成通村水泥路建設里程達68公里,興修河堤5000多米。 先后有135戶危房戶和165戶倒房戶全部搬進新居。通過實施扶貧搬遷、土地整理、改水改廁、戶型改造、片區整治、庭院美化等措施,生態建設初顯成效,新農村面貌日新月異。

四、開展“百千萬”群眾教育活動,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按照縣委提出的“干部入戶溫暖人、革命紅歌鼓舞人、傳統經典教育人”的總體思路,該鎮黨委、政府結合全鎮實際,不斷創新活動載體,拓展群眾教育平臺,深入開展了以“百名干部進農家、千名黨員讀經典、萬名群眾唱紅歌”為載體,以感恩教育、信仰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為主題內容的“百千萬”群眾教育活動。組織全鎮干群讀經典、唱紅歌,開展了演講比賽、“五個十”評選活動。先后召開各類動員會、培訓會、評選表彰會80多場次,舉辦各類演講賽和文藝匯演10余場次。全鎮共走訪農戶5411余戶,為群眾辦好事實事120余件,化解突出的信訪矛盾15件。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增強了群眾思想道德建設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感染力,營造出了學先進、趕先進、崇尚科學、崇尚法制的的濃厚氛圍,社會風氣和干部作風明顯好轉,全鎮群眾教育和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推向了一個新的水平。
在“十一五”的豐收曲里,在“十二五”的號角聲中,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縣委、政府工作部署,突出穩定和發展兩個重點,繼續在解放思想上邁出新步伐,在改革開放上實現新突破,在推動科學發展上取得新進展,在促進和諧上見到新成效,堅定信心,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克難勇進,創先爭優,為推進富裕、文明、生態、和諧城關而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