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關鎮經濟轉型發展記略
通訊員賀文超
這是一個個令人欣喜的數據:2013年全鎮工業總收入達11.81億元、財政收入達2200萬元、招商引資1.2億元……
這是一項項令人鼓舞的榮譽:十堰市先進鄉鎮、十堰市鄉鎮黨委十面紅旗、全縣先進基層黨組織……
近幾年來,城關鎮以建設縣域中心城市為目標,轉變作風、凝心聚力,全鎮呈現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大好局面。
基礎為先 做好城市文章
“只有圍繞‘城’字做文章,堅持民生導向,在加快城市建設、抓好城市管理、拓展城市功能上下功夫,才能搶占先機、贏得優勢。”這是鎮黨委書記余凱對城關鎮發展的定位。
該鎮搶抓東城新區、西關片區、燒田片區等新城區建設機遇,全力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優化城市發展布局,提高地區綜合競爭力和發展后勁。千方百計創造和維護好“一河兩岸”、垃圾填埋場、溪城中心市場改造等重點市政工程建設施工環境,推進幸福東路、物流園路、長安大道、燒田大道延伸工程。目前,長安路基本通車,正在實施黑色化及配套設施建設;三完小道路、小商品城道路、大峪溝橋至婦幼保健院道路、婦幼保健院至廣場公園道路等幾條泥巴路正改造升級。完善供電、供氣、供水、污水處理等公用設施,逐步形成適度超前、持續發展、保障有力的市政公用服務設施體系,優化城市功能,滿足城市發展需求。
產業為要 轉變發展方式
該鎮立足實際,加快經濟轉型,大力發展“菜籃子”工程,滿足市民需求。
為解決城區居民吃菜難、吃菜貴等問題,該鎮把蔬菜產業作為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加大基礎投入力度,創新經營方式,在后壩、廖家河兩村流轉土地1200畝,投入資金7900萬元,建起了千畝設施蔬菜基地。按照邊建設、邊試運行、邊生產的原則,確保蔬菜基地建設與生產加工配套設施建設同步推進,努力把蔬菜基地建成“菜籃子”工程示范園和現代農業示范園。
該鎮積極發展生豬、山羊為主的畜牧養殖業,扶持懂技術、會管理的農戶擴大養殖規模,現已發展百頭以上養豬大戶15戶、千只養禽大戶4戶、百頭養牛大戶1戶、百只養羊大戶3戶,全力保障城區居民肉品、蛋品供應。
同時,該鎮緊緊圍繞建設“十堰綠色崛起示范縣”目標,在新勝、東風等6個村完成綠化面積590多畝,栽植桂花、紅楓、楠樹等樹種,努力打造“生態城鎮”。
項目為重 全力服務建設
項目建設是帶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城關實現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戰略的具體行動。
近年來,全縣重點建設項目大多數涉及到城關鎮。該鎮把協調服務項目建設作為重中之重,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工作專班,全力服務重點工程建設。該鎮要求所有專班人員做到“情況在一線掌握、決策在一線形成、問題在一線解決、作風在一線轉變、感情在一線培養、形象在一線樹立”,以務實的作風完成各項工作。嚴格落實項目跟進、督查督辦和責任追究制度,實行“一周一匯總、半月一通報、每月一評比”的工作機制。同時,定期召開重點項目推進會,聽取各指揮部工作情況匯報,及時解決相關問題。
民生為本 提升幸福指數
為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該鎮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加大“六城聯創”工作力度。以背街小巷為重點,整治亂倒亂堆、亂貼亂畫等行為。在國道沿線及長龍路7個城中村建立了保潔員、衛生監督員隊伍,增設了垃圾桶、垃圾中轉箱和隱藏式垃圾池。同時抽調人員進村入戶簽訂“門前四包”責任書,讓居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該鎮積極籌措資金,硬化通村水泥路48公里,在大裕、新勝村新修防洪河堤1200米,解決了郭家梁村、北環路沿線3000多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大力推進“校安工程”,完善新農合醫療保障體系,落實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同時,該鎮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抓好社會穩定工作。不斷建立完善以抓宣傳促普及、抓機制促落實、抓示范促創建、抓基礎促規范、抓調解促穩定為主要內容的“五抓五促”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中心戶長、法制宣傳員、民事調解員、治安聯絡員、安全巡防員的作用,著力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今年上半年,全鎮呈現出無重大安全事故、無特大刑事案件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