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李遙 報道: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我縣森林覆蓋率達82.6%,境內蜜源植物資源豐富。如何利用好資源優勢,拓寬農民增收致富路,實現林下生“金”?近年來,全縣15個鄉鎮和源茂林場、岱王溝林場等8家國有林場,鼓勵和扶持農民發展林下養蜂,推動蜜蜂養殖特色產業發展,釀出了山區群眾的甜蜜新生活。

金秋時節,記者驅車來到城關鎮大峪溝村,行駛在平坦蜿蜒的通村路上,一路桂花的香味愈加濃烈,勤勞的蜜蜂盤旋在錯落有致的蜂箱上嗡嗡作響,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與蜂蜜的甜香。

有花香,就有蜜甜。家住大峪溝村4組的明安成,是當地出了名的養蜂專家。他家的房前屋后栽植了成片的桂花樹,布滿了大大小小的蜂箱。眼下,明安華最為忙碌。九十月各種山花競相開放,便是取蜜時節。


下午三點,明安成身穿防蜂服走進林間,輕手輕腳地掀開蜂箱蓋,仔細檢查蜂巢中晶瑩剔透的蜂蜜。抖蜂、采蜜、割蜜……一系列熟練的動作下來,一個蜂箱就采蜜完成。采蜜既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不能破壞蜂箱,還要防止蜂蜇,雖然累,但明安成心里特別甜。
△明安成
明安成自幼與蜜蜂結下不解之緣,他通過自學掌握養蜂技術,堅持采用傳統養蜂模式,確保蜂蜜品質純正。

△明安成
如今,他通過與農戶合作寄樣的方式,每年養殖600多箱中蜂,采蜜4000余斤,年收入可達十萬元以上。這份“甜蜜”的事業,不僅讓他自己的生活變得甜美,也帶動了其他村民發展養蜂產業。


△明安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我縣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稟賦,將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勝勢,像明安成這樣的養蜂大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他們以中蜂養殖為突破口,在“土”上下功夫,在“特”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條“小蜜蜂”拉動“大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蜂箱成了“綠色提款機”,養蜂人的“甜蜜事業”也成就了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

△竹溪縣順達農業專業合作社經理 席輝
竹溪縣順達農業專業合作社是我縣林下養蜂產業發展龍頭企業之一,合作社投資600多萬元采購先進設備,實施專業化收購、過濾、凈化、包裝,實現蜂產品規范化生產。
為推進全縣林下蜜蜂養殖產業發展壯大,我縣成立了蜂業協會,制訂《竹溪縣蜜蜂養殖技術規范》《竹溪縣蜂蜜質量控制技術規范》,申報“竹溪蜂蜜”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培育蜂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合作社,培植本土自主品牌,探索“協會+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引領全縣蜂產業加速發展,帶動蜂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市場化方向有序推進。
△竹溪縣蜂業協會副會長 王敏

今年8月,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公布2024年第一批《中國農耕農品記憶索引名錄》,“竹溪蜂蜜”成功入選。目前,全縣有2.5萬余人從事竹溪蜜蜂養殖、加工、銷售蜂蜜及其產品,養殖量達到6萬多群,年產“竹溪蜂蜜”1000多噸(鮮)。同時,配套延長蜂產業鏈,打造“智慧養蜂+藥膳體驗+旅游觀光”產業鏈,促進林旅、農旅、蜂旅融合發展,“竹溪蜂蜜”產業綜合產值達5億元,蜜蜂授粉帶來農林產品增產達1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