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集中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城關鎮立足辦好15件群眾身邊具體實事,采取“超常規”舉措,聚焦民生需求,傾聽民眾心聲、解決民眾訴求,辦成了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民生實事,切實增強了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一是為民辦事有“速度”。城關鎮始終堅持把“讓居民群眾生活得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民生實事,精準捕捉群眾需求,以接事即辦工作為抓手,全力以赴解決居民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不斷提升居民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8月18日,守金店村接到村民反映,自建房117號房屋樓棟因地勢下沉造成房屋玻璃從樓上兩次墜落。住建局、城關鎮第一時間成立專班,連夜開展“敲門”行動,對存在安全隱患的住戶逐戶動員轉移。不到24小時,樓棟10戶居民得到妥善安置。
二是民生服務有“溫度”。城關鎮各村、社區以居民實際需求為出發點,積極組織開展傳統節日慶祝、“家門口趕文明大集”、健康義診、守水護水志愿服務等活動共計200余次。今年暑假,各社區開設“暑期課堂”愛心托管班,解決了暑假孩子看護難問題,并在課堂開展防溺水、反電詐、防校園欺凌、綠書簽等宣傳教育,共同營造護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針對弱勢群體,社區以“一助一”“多助一”形式,深入開展“扶貧助困”等志愿服務活動,對孤寡老人、重病、殘疾人、就業困難人員進行結對幫扶救助。為解決老年人身體活動不便,減少后顧之憂,切實把工作做細、做實,社區多次聯合下沉單位深入轄區,主動上門為60歲以上老人開展養老認證150人次,讓老人更好地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邀請醫院醫護人員前來義診,檢查身體,為轄區老人免費測量血糖、血壓、提供健康指導。
三是專項治理有“力度”。近年來,城關鎮“12345”熱線反映事項多集中在老舊小區改造、物業服務管理等內容,存在重復投訴、不合理投訴的問題。為此,城關鎮配合住建、城管執法、市場監管等部門,聚焦餐飲、商超、學校、老舊小區等場所,組織開展老舊小區污水管網、燃氣管道專項治理。今年4月以來,累計開展院落會 20余次,大走訪活動49次,發放問卷220余份,群眾反映及物業反饋問題55個自查自糾問題63個。征集關于解決污水管網、化糞池破損重建,地面黑色化、停車位規劃、小區門禁及充電樁的完善等意見建議100余條,推動解決了一批涉及老舊小區改造、污水管網淤堵、燃氣管網更新、物業管理服務合理訴求。
四是“三資”管理有“深度”。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村集體土地閑置較多、使用效益低下等問題,扎實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自4月開始,廖家河村通過全面摸排,建立“三資”清查登記臺賬,盤點確權閑置資源資產有土地400余畝、大棚114畝、房屋6棟21間、廠房4000㎡。村集體引入市場主體投資1500余萬元,盤活3700㎡閑置廢棄廠房發展武陵精釀啤酒加工項目,年產啤酒可達3000余噸,年綜合產值可達1.1億元以上,帶動稅收400萬元,村集體以閑置廠房改造資金入股,每年保底收入5萬元;村民以閑置空場地入股,每年保底分紅2.7萬元。此外,廖家河、后壩等村抱團發展,打造的共享家庭農場、葡萄采摘園、鄉宿鄉廚等項目全部投產后,村集體每年可實現盈利30余萬元,帶動本地勞力就近務工增收300余人。村民參與土地入股分紅265戶,保底分紅收益53萬元,參與閑置房屋入股分紅6戶,保底收益6萬元。(陳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