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攤販的吆喝,卻有更熱烈的討論聲;不交易瓜果蔬菜,卻交換著能救命的技能與鄰里的溫情。25日上午,竹溪縣水坪鎮大石門村,一場別開生面的“文明集市”正悄然“上演”。這里的“交易”,關乎知識、服務與理念,結算方式是“參與”與“收獲”。

活動摒棄了“你講我聽”的傳統模式,更注重“現學現用”。在縣紅十字會汪老師的應急救護實操攤位前,村民李大姐的雙手正按在模擬人胸口上。“手臂要直,按壓要有力!”汪老師的手穩穩地糾正著她的動作。從最初的生澀到逐漸找到節奏,這雙手的細微變化,見證了一個普通居民從“旁觀者”到“施救人”的心理跨越。“光聽理論覺得遠,上手練一遍,心里才有底!”李大姐的話,道出了“實操”帶來的底氣。

隨后的消防演練更是將“實效”擺在眼前。橙色火焰在模擬火盆中竄起,瞬間吸引了所有目光。工作人員手持滅火器,動作干脆利落——“提、拔、握、壓”。隨后,一位大叔上前,他略顯笨拙卻無比認真地完成了一次噴射。白色干粉覆蓋火焰的瞬間,不僅撲滅了一處模擬險情,更在許多人心中筑起了一道“防患于未然”的安全屏障。“從來沒碰過滅火器,今天才算真會用!”這聲感慨,是“實效”最直接的注腳。
與此同時,有獎問答環節更是巧妙地將文明理念融入生活場景。當主持人問到“聚餐會不會用公筷”時,幾位居民相視而笑,他們的默契點頭,勝過千言萬語;問及“夜間敢不敢獨自散步”時,一位老人篤定的“敢”字,與傍晚其悠然散步的身影在敘述中疊化——這些問答不再是選擇題,而是村民對自身生活狀態的確認,文明理念在這些生動的畫面中悄然落地。

沒有喧囂的叫賣,唯有無聲的浸潤。一次標準的按壓,勝過千言萬語的口號;一次正確的噴射,筑牢生命財產的防線。這場“文明集市”的本質,是將“文明”二字從紙上喚醒,化為行動,刻入本能。它成功的標志,不是活動的結束,而是安全意識的自覺,是鄰里互助的常態。文明,就這樣從“送達”完成了“扎根”的蛻變。(蘭金輝 甘娥 胡偉)











